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研究
本文选题:农村宅基地制度 切入点:路径依赖 出处:《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搭建了一个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动因,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经历了从农民私有制下自由流转到计划经济下的限制流转、改革开放初期的宽松流转,再到当前的限制流转四个阶段。这其中公有制意识形态的确立、弱势松散的农民群体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一起推动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被不断弱化,农民逐渐沦为最大利益受损者。虽然目前存在制度外收益的诱惑,但地方政府利益集团的巩固、制度变迁成本的增加,以及农民群体的势弱,使农村宅基地依然面临流转限制的制度锁定困境。未来较为可行的农村宅基地变迁路径为中央政府推动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形成改革共识,建立代表农民权益的经济组织,给予地方政府利益补偿,严控流转风险。
[Abstract]:This paper sets up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of path dependence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based on this framework, analyzes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rural homestead system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stag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rural homestead system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e free circulation from the private ownership of farmers to the restricted circulation 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and the loose circulat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c ownership ideology, the weak and loose group of farmers and the complex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promote the weakening of rural homestead usufruct right. Although there is the temptation of out-of-system income at present, the consolid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 interest groups, the increase of the cost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the weakness of peasant groups, In the future, the more feasible path of rural homestead transition is the compulsory institutional change promot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rming a consensus on reform and establishing economic organizations represen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rmers. Give local government benefit compensation, strictly control circulation risk.
【作者单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32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立达;李曼宁;;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变及改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2 周志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变革刍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08期
3 曹良明;;关于创新农村宅基地制度的若干思考[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年06期
4 刘贵丰;;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问题与对策[J];消费导刊;2009年05期
5 赵树枫;;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的理由与思路[J];理论前沿;2009年12期
6 倪继东;;浅谈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5期
7 黄善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改革思考[J];农村经济;2010年05期
8 张永辉;谭正;;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创新——以保定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9 朱新华;;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与理论解释——江苏省江都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3期
10 吴远来;;农村宅基地制度的源起与建立探微——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新华;陈利根;;土地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利益博弈与宅基地制度创新——以江都市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前虎;吴一洲;;我国农村宅基地制度变迁及其流转模式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秦虹;现行农村宅基地制度亟须改革[N];南方日报;2009年
2 楼铁谔;农村需要加快宅基地制度改革[N];中国经营报;2012年
3 姜涛 董振国;农民建房用地粗放 农村宅基地制度亟待改革[N];山东科技报;2006年
4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自由买卖不是宅基地制度改革方向[N];证券时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盛迎超;改革宅基地制度,路在何方?[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6 唐景明;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的实践与思考[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7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农房买卖拷问现有宅基地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梁现瑞 陈岩;农房抵押、担保、转让明年有望在成都等发达地区城郊率先试点[N];四川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旭东;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2 朱新华;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与理论解释[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张振勇;农村宅基地制度演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春滟;农村宅基地制度公平与效率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芷含;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马飞;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中国农村宅基地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张伟;村镇布局调整进程中的农村宅基地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96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59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