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经营与农户农机服务需求——一个两阶段决策模型的考察
本文选题: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 切入点:农业小规模经营 出处:《农业技术经济》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镇化、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女性化增加了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而农村土地细碎化状况依旧,在此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一个农户雇用农机作业服务最优化的二阶段决策模型,并在实证上采用双围栏模型,对农户的现实雇用决策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雇用农机服务的参与决策和数量决策的确存在阶段性,因此促进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应当具有区分性;应从信息获取、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机作业的便利性等方面提高农户的农机作业水平;应加强对农机购置的补贴、培育和扶持地区的种值与农机服务大户,同时加强分散小农户的组织性和获取农机服务信息的渠道,提高农户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土地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农机的社会化运用是农业经营方式改变的重要方向,是实现农业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
[Abstract]:Urbanization, the aging and feminization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have increased the demand for socialized service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hile the status of rural land fragmentation remains the same. In this paper, a two-stage decision model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farm machinery service is constructed theoretically, and an empirical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actual employment decision of farmers by using the double-fence model. It is true that there are phases in the participation and quantitative decision-making of farmers' employmen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so policies to promote socialized services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perations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they should be obtained from information.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the convenien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peration, the farmer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operation level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subsidies for the purcha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valu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providers in the region should be cultivated and supported.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organization of decentralized smallholder farmers and the channels for obtaining information o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farmers to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premise that land ownership remains unchanged, the socialized us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changing the mode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scale economy.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农村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4BJY219)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编号:16SKB05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2362015xk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编号:SWU1609121)
【分类号】:F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浩;农机服务要走市场化[J];江苏农机化;2001年04期
2 官全明;遵循市场规律 搞好农机服务[J];新疆农机化;2003年05期
3 张志国;推动农机服务合作组织健康发展[J];农机科技推广;2005年09期
4 徐静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农机服务水平[J];新疆农机化;2006年04期
5 ;靠农机服务致富的人[J];新农业;2006年10期
6 史志中;;加快发展农机服务产业的若干建议[J];农机科技推广;2006年12期
7 孙忠娥;杨秀英;孙晓红;;齐山镇农机安全五到位[J];山东农机化;2008年10期
8 常树堂;;2008年“三秋”农机服务及作业收益调查[J];农业机械;2009年01期
9 张智磊;;农机服务市场成熟,农户该如何应对?——2012年“东方红新农村俱乐部”农机作业收益调查报告[J];农业机械;2013年02期
10 周莹;;新时期基层农机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机;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东平;;农机服务走向市场势在必行[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石东平;王宝霞;;农机服务走向市场势在必行[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3 黄仕俊;;与时俱进拓展思路努力推动农机发展[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吴石成;;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化工作[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陆亚东;;大力发展服务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农机进入市场[A];现代农业工程与自然资源高效利用——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10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6 沈书奎;张玮;丁淑贤;张文韬;;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农机服务组织化水平[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华正远;张正杰;;引导扶持 规范提高 推动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A];现代农业装备与新农村建设——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山东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要军;;促进农机大户发展的对策研究[A];《农业机械化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9 安宁;尹业宏;朱晓龙;;大力发展农机经济[A];《农业机械化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10 柯明清;;把握新机遇 加快农机化发展进程[A];福建省农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开顺;加强农机服务网络建设迫在眉睫[N];湖南科技报;2013年
2 袁东梅;大兴大力抓好服务组织建设[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6年
3 王永亮;“两个创新”力推农机服务“四化”[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7年
4 燕静宏 徐守滨;江苏有了农机服务协会[N];江苏科技报;2006年
5 燕静宏 陶玉顺;我省成立全国首家省级农机服务协会[N];新华日报;2006年
6 记者 刘俊礼 实习生 孙岩岩;完善农机服务信息网络[N];郑州日报;2006年
7 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 张仁文;改善农机服务 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8 ;山西大力创建农机服务4S店[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9年
9 刘孟山;农机服务应走向企业化经营[N];农民日报;2010年
10 姜堰市桥头镇农技服务中心;创先争优塑形象 农机服务铸品牌[N];泰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纪月清;非农就业与农机支持的政策选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马辛;吉林省农机服务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2 郑翔文;农户对农机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3 王春霞;黑龙江省农机服务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4年
4 孙少华;苏南地区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那顺吉雅;功能主义视角下的牧民合作社[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明飞;农机作业委托中介组织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06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06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