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岳阳市 切入点:新农村建设 出处:《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我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一项具有与时俱进精神的重要决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了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与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是我们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必经之路。作为农业大省之一,湖南的“三农”问题显得格外突出,落实“三农”工作已迫在眉睫。近两年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带领和支撑下,岳阳市的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三农”工作稳步推进。一直以来,岳阳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岳阳市在统筹城乡这一方针的指引下,主动加大了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力度,使城镇的生产要素迅速的流向的农村,同时还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一五”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的要求,尽快改善地区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岳阳市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以岳阳市为例,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对该地区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探讨,文章回顾总结了该市过去近年来新农村工作实施措施、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并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对新农村建设的概念内涵、指导思想、政策原则、推荐思路和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为全文研究打好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实践回顾、实行措施、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等多方面对岳阳市新农村建设进行分析总结;第四部分,对国内外地区新农村建设典范进行概述,并总结了成功经验;第五部分,在分析岳阳市新农村建设过去、现状和国内外成功典范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岳阳市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This is also an important decision put forward by our Party at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 CPC Central Committee.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a bearing on the vital interests of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asants and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Chinese society. As one of the major agricultural provinces, the issue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Hunan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as become extremely urgent.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 Hunan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 Under the leadership and support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the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of Yueyang City has made a breakthrough progress, and the work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has been advancing steadily.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Yueyang has always been proceeding from reality and has achieved ideal results.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olicy of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Yueyang City actively increased its use of cities and townships. The intensity of subsidizing agriculture by industry, so that the factors of production in cities and towns flow rapidly to the countrysid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is also perfect. It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local farmers. How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standard of living of local farmers as soon as possible, Yueyang City is facing a severe challenge. This paper takes Yueyang City as an example,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discusse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ork in this area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new rural work in the past few years, and finally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is subject. Significanc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research overview is summarized; the second part; the concep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connotation, guiding ideology, policy principles, recommended ideas and related theories to lay a goo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ull study; the third par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Yueyang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practice review, measures, achievements, problems and reasons, 4th, summarizes the model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summari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5th par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ast,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Yueyang'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given for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Yueyang's new countryside.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山;;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J];老区建设;2005年11期
2 李坊涛;;统筹城乡发展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J];老区建设;2005年11期
3 ;专家呼吁:新农村建设要保留古村镇风光[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41期
4 郭书田;;在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在珠海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研讨会上的报告[J];南方农村;2005年06期
5 ;仇保兴提出:新农村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城市规划通讯;2005年17期
6 ;新农村建设 多姿多彩[J];长三角;2006年05期
7 ;新农村建设 铸辉煌[J];老区建设;2006年01期
8 田于;;新农村建设应统筹规划[J];农村.农业.农民;2006年02期
9 陈锡文;;重提“新农村建设”[J];中国改革;2006年02期
10 ;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不是运动[J];小康;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成友;;对贵州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2 席长青;;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十个关系[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3 刘丽;;进一步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胡立安;;沅江市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思考[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童万亨;陈国j;;谈谈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罗讯;;浅谈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仁跃;;对云南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永志;;增强“造血功能”,迫切呼唤新农村建设的阳光雨露——关于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投入取向问题的思考[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9 资威如;刘孜龙;;新农村建设运行体制初探[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廖星臣;;非均衡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的实现路径选择[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撰稿 李小群;新农村建设的必解之结[N];安徽经济报;2006年
2 丁国华;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N];安徽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黄河 通讯员 马荣伟;地区新农村建设确定下半年工作重点[N];阿克苏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蒋晓俊 朱晓 通讯员 白和斌;地区出台三个文件指导新农村建设[N];阿克苏日报;2006年
5 寇全军 甘新贤;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N];安阳日报;2006年
6 王建诚(作者系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新农村建设——人大代表如何充分发挥作用[N];安阳日报;2006年
7 记者 吴世永 邹玲;自治州组团赴内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N];博尔塔拉报;2007年
8 王晓然;新农村建设不是“劫”城“济”村[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9 记者 包晶;我市培训新农村建设帮扶干部[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10 吴畏;“新农村建设”别异化为“新农村开发”[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哲;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关键问题及推进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常亮;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陈雪原;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梁修群;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胡钟平;新农村建设资金绩效评估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陈钦华;湘西山区生态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立民;基于村庄演化视角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郑宝华;财政资源配置制度视野里的新农村建设主体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娇阳;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蒋峗;转型期中国乡镇企业对新农村建设贡献度的研究[D];五邑大学;2015年
3 赵玉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宗教信仰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宇楠;胡锦涛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思想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4年
5 赖雪;彭州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片绩效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陈宋林;四川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绩效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7 陈芹;新农村建设中贫困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5年
8 安宏图;潍坊市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发展的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孙竹梅;太谷县新农村建设中的融资平台建设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10 海月;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路径分析[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11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1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