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LUCC的艾比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17:27

  本文选题:艾比湖区域 切入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变化 出处:《中国环境科学》2016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新疆内陆艾比湖流域典型区域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199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尝试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28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借助Fragstats3.4软件,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1998~2028年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98~2013年,研究区土地类型面积变化明显.耕地面积增加量最大,增加的面积为152139hm~2,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量最大,减少的面积为67605hm~2.2013~2028年,耕地和裸露的河床及盐渍地的面积增加明显,增加的面积分别为30730hm~2,12427hm~2,而未利用地和水体的面积分别从954376hm~2和44889hm~2,减至921079hm~2和37157hm~2.(2)1998~2028年,研究区生态风险等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变化较为显著,其面积分别约占总面积的36.6%,7.3%,23.7%.1998~2028年,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436962,0.442202,0.506622,表现为一定程度的正相关.(3)1998~2028年,耕地分布在低,较低生态风险的比重上升,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8.46%,78.58%,79.9%.林、草地类型的各生态风险等级的所占的比重的波动较大.
[Abstract]:Taking the typical area of Ebinur Lake Basin in Xinjiang as the study area, the land use change in 1998 and 2013 was analyz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iques. The land use / cover change in 2028 was forecasted by CA-Markov model. Fragstats3.4 software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land use / cover change in 2028. Based on land use / cover change, a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risk from 1998 to 2028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land type in the study area changed obviously from 1998 to 2013, and the in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was the largest. The area increased by 152139hmm2, and the area of unused land decreased the most, the area decreased by 67605hmS2.2013- 2028.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bare riverbed and saline land increased obviously. The increase of the area was 30730hmkmc2n ~ 12427hmkm-2, while the area of unused land and water decreased from 954376hmnb2 and 44889hmmc-2, respectively, to 921079hmmt2 and 37157hmmc-2 from 1998 to 2028.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ecological risk grade in the study area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and the area of high ecological risk area changed more obviously. From 1998 to 2028, the overall Moran's I value was 0.4369620.442202U 0.506622, showing a certain degree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1998 and 2028. The proportion of cultivated land distributed in low ecological risk increased, and the percentage was 58.466.46%, 78.58% and 79.92.The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was 78.58% and 79.90%, respectively, and the total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was about 7.73% of the total area from 1998 to 2028. The overall Moran's I value was 0.436 9622 / 0.442202 / 0.506622, respectively, showing a certain degree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1998 and 2028. The proportion of each ecological risk grade of grassland type fluctuates greatly.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绿洲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疆智慧城市与环境建模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美国孟菲斯大学地球科学系;
【基金】:自治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2013731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61045;41130531)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IRT1180) 新疆绿洲生态(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XJDX0201-2012-01)
【分类号】:X826;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在毅,许学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2期

2 韩丽,戴志军;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动态;2001年03期

3 朱琳,佟玉洁;中国生态风险评价应用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4 郑创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问题讨论[J];广州环境科学;2004年03期

5 毛小苓,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程燕,周军英,单正军,陈建群;国内外农药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综述[J];农村生态环境;2005年03期

7 侯绍刚;张晏卿;;生态风险评价进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阳文锐;王如松;黄锦楼;李锋;陈展;;生态风险评价及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08期

9 吕妍;袁涛;王文华;;个人护理用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年08期

10 李谢辉;李景宜;;我国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丽娜;余若祯;王宏;;生态风险评价概述[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包慧娟;王永芳;;沙漠化生态风险评价概述[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段飞舟;石静儒;;生态风险评价回顾与我国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展望[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4 周军英;程燕;单正军;Martin Williams;Mark Cheplick;;农药生态风险评价暴露场景和暴露模拟平台构建[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李景宜;文彦君;;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自珍;施维林;;西部荒漠绿洲开发的生态风险评价与决策模型及其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娟;蔡永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崇明岛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8 游珍;;基于景观格局的孤山川流域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9 李谢辉;;3S技术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应用[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孟东平;张金屯;;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石洪华;典型城市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文军;千岛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4 杨娟;岛屿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谢辉;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刘勇;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7 李雪华;锑矿区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及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沙日娜;锡林郭勒盟乌拉盖流域生态风险评价[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梦琪;基于RS和GIS技术的典型滨海湿地保护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3 张娟;山西省城市生态风险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梁豹;W乔徘肪掣叻缦涨恿餮匕锻寥乐亟鹗粑廴炯吧缦掌兰踇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5 徐昕;上海滨海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程文龙;宁夏盐池北部风沙区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林小丽;农药对家蚕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8 马萧;脆弱性矿区生态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刘炳亮;森林景区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章德武;污染场地健康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2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12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6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