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以浙江安吉森林生态系统为例
本文选题:集体林权 切入点:林权改革 出处:《林业资源管理》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浙江省安吉县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择1984年林业"三定"、1998年林权主体多元化和2007年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完成三个时间结点,定量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生态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安吉县森林生态系统直接物质产出功能明显上升,其中经济增值服务上升快的作物贡献率最为显著;安吉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总价值随时间的变化呈上升趋势,但单位面积的生态环境功能价值变化不一致,不同林种的生态环境价值时间变化各异;生态功能变化反映出林权制度改革对森林生态环境效益的扰动作用。
[Abstract]:Taking the forest ecosystem of Anji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ee time points were selected as follows: 1984 forestry "Sanding", 1998 diversification of forest ownership subject and 2007 collective forest ownership subject reform.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collective forest tenure system reform on forest ecological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rect material output func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in Anji Coun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mong which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crops with rapid increase of economic value-added services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total valu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unc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in Anji County showed an upward trend with time, but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unction of unit area was not consistent, and the valu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ifferent forest species varied in time.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function reflects the disturbance effect of forest right system reform on fore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
【作者单位】: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分类号】:F326.2;S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淑娟;试论森林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河北林业科技;2000年S2期
2 曾锋,张金池;重金属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迁移规律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1年02期
3 李贤伟,罗承德,胡庭兴,张健;长江上游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刍议[J];生态学报;2001年12期
4 冉福祥;森林生态系统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甘肃林业;2001年03期
5 ;“江苏省森林生态系统资金支撑体系的研究”通过鉴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6 王力,刘德强,郎艳萍;森林生态系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2年04期
7 王兵,李少宁,白秀兰,崔向慧,李海静;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世界林业研究;2002年04期
8 吴锡麟,叶功富,陈德旺,郑孝坡,叶锋;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概述[J];福建林业科技;2002年03期
9 蔡培印 ,张睿;森林生态系统中不能没有病死树[J];国土绿化;2002年10期
10 罗艳菊;旅游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负面影响[J];江西林业科技;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远光;李春干;李桂经;梁宏温;朱宏光;王磊;林建勇;郑羡;;特大冰冻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2 赵庆建;蔡志坚;;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适应性管理模型[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3 黄郁明;程明纶;;黄山市森林生态系统蓄水调节功能浅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赵士洞;汪业勖;于振良;李叙勇;;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5 刘建泉;丁国民;杨建红;;祁连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保护对策[A];西部地区第二届植物科学与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王兵;李少宁;崔向慧;;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优化管理模式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新平;朱金兆;常建国;;煤炭开采对山西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A];《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1届4次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林媚珍;马秀芳;谢双喜;陈志云;许阳萍;;广东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动态评估[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王鸿斌;张真;孔祥波;李国宏;;森林病虫监测: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性和适应性评估的优选指标[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肖风劲;张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相关分析研究[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铁铮;中外专家研讨森林生态系统基因调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魏星奎;我市初步建成森林生态系统[N];绵阳日报;2013年
3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刘志堂;浅析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N];山西科技报;2002年
4 记者 王翰林;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取得巨大成就[N];科技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蔡新华;上海初步建成森林生态系统[N];中国环境报;2011年
6 记者 王建兰;《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出版[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7 记者 刘惠兰;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服务总价值大[N];经济日报;2010年
8 李云亮;济南加快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系统[N];中国绿色时报;2013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文华;创新发展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N];人民日报;2014年
10 记者 郇靖海 通讯员 魏玉松 王俊;让野兔重现山林[N];徐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晋宏;甘肃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与物种多样性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关晋宏;甘肃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与物种多样性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3 宋变兰;黄土丘陵区两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碳氮库和碳固存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4 林群;参与式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式构建与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5 孟祥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体系与标准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6 丁访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鲜骏仁;川西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鲁绍伟;中国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动态分析与仿真预测[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张胜利;秦岭南坡中山地带森林生态系统对径流和水质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素青;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决策与自适应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正盛;三峡库区退化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理论及技术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孙涛;四面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对大气降水中几种离子的截留特征[D];西南大学;2015年
3 杨晶;松花湖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北华大学;2015年
4 谢剑英;长株潭森林生态系统承载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5 修珍珍;富阳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牛晓栋;天目山老龄森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汽稳定同位素观测[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7 吴春生;江西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倒木储量、数量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8 邹志谨;广州城市森林的暴雨生态水文效应[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9 乔延艳;冠层分层数对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模拟精度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10 张尹;流域径流节点森林生态系统抗损毁能力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612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12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