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引入森林资源中介变量的林业产业与生态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8 00:10

  本文选题:林业产业 切入点:森林资源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经文献梳理后发现,在国内外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存在撇开两者所处的森林资源环境而孤立地就两者关系论两者关系的缺陷。为此,引入森林资源环境中介变量,运用结构化的压力-状态-影响-响应(PSIR)和定量化的结构方程模型(SEM),确定了林业产业、森林资源环境与森林生态指标及其作用路径系数,据此定量测度了其相互作用程度,并揭示了其相互作用机理。首先,基于三者理论关系分别提出了林业产业通过森林资源环境对森林生态作用的研究假设模型SM_P和森林生态通过森林资源环境对林业产业作用的研究假设模型SM_C,并构建PSIR系统结构以选取其初始指标。其次,搜集相关数据,运用SEM对初始指标筛选获得最终指标,同时分别建立林业产业通过森林资源环境对森林生态作用的实证模型SEM_P和森林生态通过森林资源环境对林业产业作用的实证模型SEM_C以验证SMP和SM_C。最后,得到三者相互作用系数,定量测度了其相互作用程度,还揭示了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林业产业、森林资源环境与森林生态两两相互影响,任何变量在另两个变量相互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且直接效应强度大于间接效应强度。(2)林业产业对森林生态、森林资源环境具有主导作用。(3)中国林业产业与森林生态相互关系正由恶性循环向良性互动过渡转化。(4)就目前数据计量所言,中国要达到林业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状态,还任重道远,亟需引起高度重视。未来本成果可用于林业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评价等研究,有利于深入探讨林业产业、森林资源环境与森林生态协调共生机制。
[Abstract]:After combing the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stry industry and forest ec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is a defect of isol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the forest ecology by setting aside the forest resourc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two are located. By introducing the intermediate variables of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using structured pressure-state-effection-response (PSIRR) and quantitativ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N), the forest industry, forest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forest ecological indexes and their action path coefficient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is, the degree of interaction is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is revealed. Based on the three theoretical relationships, a hypothetical model of forest industry through forest resource environment (SM_P) and a hypothetical model of forest ecology through forest resource environment (SMCs) to forestry industry are put forward. Build the PSIR system structure to select its initial index. Secondly, Collect relevant data, use SEM to screen the initial indicators to obtain the final indicators, At the same time, the empirical models of forestry industry through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n forest ecology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SEM_P and SEM_C are established to verify SMP and SMC. Finally, the interac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three models are obtained. The degree of interaction is quantitatively measured, and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is also reveal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forestry industry,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forest ecolog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y variabl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ther two variables and the intensity of direct effect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indirect eff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forestry industry and forest ecology is changing from a vicious circle to a benign interaction. (4)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ata measurement, China wants to reach the state of forestry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future, this achievement can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forestry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valu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n-depth study of forestry industry, forest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nd forest ecological coordination and symbiosis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林业大学环境与发展系统工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的阈值和水平双指数测度方法”(批准号:71673136);“基于生态-产业共生关系的林业生态安全测度研究”(批准号:71173107) 国家林业局软科学研究项目“我国林业实施绿色经济的多层次测度体系与管理机制研究”(批准号:2013-R07) 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林业生态文明指标与指数耦合测度模型研究”(批准号:KYZZ16_0314)
【分类号】:F326.23;S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刚;加强乡村护林员管理 切实保护森林资源[J];林业资源管理;2000年02期

2 ;我国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J];建筑人造板;2000年02期

3 郭凤林;加强监督 依法保护森林资源[J];内蒙古林业;2000年09期

4 程富海,计文学,李勇;浅谈森林资源的特征[J];林业科技情报;2002年04期

5 王年锁;试谈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山西林业;2003年01期

6 施光孚;;森林资源恢复发展的几点认识[J];生态经济;1989年06期

7 栗树森;森林资源价值的再认识[J];新疆林业;1995年01期

8 范进顺;桂林地区1991~1993年森林资源消耗变化特点与趋势分析[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95年03期

9 魏裕峰;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 保护发展伊盟森林资源[J];内蒙古林业;1996年07期

10 朱昕;1997年我省森林资源继续增长[J];湖南林业;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宋宗宇;郭金虎;黄璐;;我国森林资源权属制度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2 ;森林资源和林业管理的行政许可证制度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3 ;第16章 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及森林资源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森林问题卷[C];2002年

4 那艳华;;市场经济体制下森林资源权属、流转法律制度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5 赵冬梅;;完善我国的林业法治建设[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6 王京歌;;森林资源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7 曹明德;万丽丽;;论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8 张波;;依法治林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研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9 范瑞红;栾连航;倪柏春;;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经济[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建敏 通讯员 彭尚德;我省“保护森林资源三号行动”已开始[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铁铮;北京森林资源价值2000多亿元[N];科技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俞莹 顾芷蘅;加大监管力度 保护森林资源[N];贵阳日报;2007年

4 吴珊红;保护森林资源三号行动启动[N];国际商报;2000年

5 通讯员郑雷;呼图壁采用3G技术普查森林资源[N];昌吉日报;2010年

6 记者 蔡冲春;森林资源综合建设开发框架协议签约[N];长白山日报;2005年

7 记者 李欣;坚持依法治林 保护森林资源[N];牡丹江日报;2007年

8 记者 贡佳萍;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检查启动[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9 记者 张琦;保护森林资源3号行动实施[N];西安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郑北鹰;破坏森林资源现象为何屡禁不止[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武高洁;县级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罗仙仙;森林资源综合监测相关抽样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吕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系统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4年

4 侯彦杰;国有森林资源法制化管理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5 王雄;赤峰市森林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及预警[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6 董斌;山东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及其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野;基于ArcGIS Server和Flex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管理系统[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卢佶;基于市县联动的森林资源及生态状况动态变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3 洪燕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架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

4 吴鑫;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森林资源时空数据更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凯;山东省森林资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6 岳茜;我国集体所有森林资源的利用问题与法律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7 吴润;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谌丽;论森林资源权利[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9 刘兴生;县级森林资源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10 陈春希;森林资源综合信息标准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7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27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8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