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性扶持政策、资源错配与家庭农场培育——以山东省高唐县家庭农场培育为例
本文选题:家庭农场 切入点:培育 出处:《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适宜的扶持政策是家庭农场培育的关键要素。以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为例,分析了高唐县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发展态势,阐析高唐县家庭农场培育的相关政策,例如构建家庭农场培育的土地流转平台、重点培育粮食型家庭农场、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融合农业产业链等,考察高唐县家庭农场培育过程中偏向性扶持政策的典型事实,包括家庭农场准入退出障碍、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不协调、政策扩散范围的有限性以及政策供需不匹配等,并揭示其对家庭农场之间资源分配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以行业偏向性政策为例探讨偏向性扶持政策的资源错配传导机制及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行业偏向性扶持政策易造成不同行业之间资源分配失衡,并使不同行业所面临的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进而扭曲行业之间的资源配置。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农场培育的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公平的竞争性政策环境,促进家庭农场可持续发展。
[Abstract]:Appropriate support policy is the key element of family farm cultivation. Taking Gaotang County,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amily farm development in Gaotang County, and expounds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family farm cultivation in Gaotang County. For example, constructing land transfer platform for family farm cultivation,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grain type family farm, perfecting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and integrate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examining the typical facts of biased support policy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of family farm in Gaotang County. Including the barriers to entry and exit of family farms, the uncoordinated financial support policy system, the limited scope of policy diffusion and the mismatch of policy supply and demand, etc. Finally, it reveals th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mong family farms. Taking the industry bias polic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smatch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effect of the biased support poli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stry biased support policy can easily lead to the imbalance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refore, 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relevant supporting policies of farm cultivation, and establish a fair and competitive policy environment, and make the factor price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different, thus distorting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etween industries, so 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relevant support policies for farm cultivation, and establish a fair and competitive policy environment.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amily farms.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编号:15YJC790101)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编号:15-ZZ-JJ-21)
【分类号】:F32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成荣,刘芙蓉,董佳友;建立家庭农场“负亏机制” 走出挂账“怪圈”[J];农场经济管理;2000年06期
2 黎东升,曾令香;进一步发展我国家庭农场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0年07期
3 刘忠民;家庭农场大量挂帐的原因及清欠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0年05期
4 ;哈密市首批农机化家庭农场正式挂牌[J];新疆农机化;2000年05期
5 马中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下的家庭农场核算[J];中国农垦经济;2001年02期
6 张斌,张生;家庭农场管理和核算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国农垦经济;2001年05期
7 胡金梅,赵永仁;对家庭农场统计的几点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1年04期
8 张晓丽;关于建立家庭农场的经济学思考[J];农村经济;2001年05期
9 李南;;美国的家庭农场[J];新农村;2001年10期
10 薛华;广西垦区家庭农场H·11648麻生产前景[J];广西热带农业;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范梅华;顾荣;;家庭农场的中国实践与思考[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九次代表会议暨第十六次全国家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李军;;论家庭农场的企业化经营[A];黑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分会场实施五大战略推进三化进程构建和谐农场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李如平;;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家庭农场发展的研讨[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董正华;;关注家庭农业的现代化[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董正华;;关于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理论问题[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三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成钰;黑龙江垦区家庭农场售粮速度加快[N];粮油市场报;2007年
2 薄小波;沪郊出现首批“家庭农场”[N];文汇报;2008年
3 黄勇娣 陈孝斌;家庭农场模式能否持续发展[N];解放日报;2009年
4 记者 方霞 实习生 卢奕 通讯员 黄健儿;家庭农场成农业“进化”新趋势[N];嘉兴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海峰 见习记者 李庆勤;昔日父亲办家庭农场名扬全国 今朝儿子建股份养殖领头致富[N];新疆日报(汉);2011年
6 宗巍;“家庭农场”促进农民增收[N];东方城乡报;2012年
7 潘淑娟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有待跟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8 记者 王泽农;应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家庭农场[N];农民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徐盘钢 胡立刚;松江:家庭农场点亮都市农业[N];农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王颖春 实习记者 陈琴;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政策或近期出台[N];中国证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郧宛琪;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邵平;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D];安徽大学;2016年
3 屈学书;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真;宁波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朱海涛;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3 董凌芳;结构化理论视野下松江家庭农场制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严耀东;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4年
5 李凯;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6 李宇飞;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育与发展问题研究[D];烟台大学;2014年
7 刘婉;湖南省家庭农场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8 赵胜利;河南省家庭农场发展问题探讨[D];河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王灵灵;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浙江家庭农场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10 崔书浩;新疆库车县家庭农场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37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37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