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合约与农地制度变迁
本文选题:农地制度 切入点:产权 出处:《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02期
【摘要】: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Abstract]: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present farmland system in China: the subject of property right is fuzzy, It leads to incomplete property rights; "incentive incompatibility"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leading to "land corruption"; and farmers' lack of "right to withdraw", which leads to the inherent instability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sisting on the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rural land" proposed by the 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ogressive contractual system arrangement", that is, "on the basis of confirming right, on the basis of contract as a link," To ensure the rule of law ", promote the smooth change of farmland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锡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能突破三条底线[J];国土资源导刊;2013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恒科;;“三权分置”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功能转向与权能重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李怀;;产权、合约与农地制度变迁[J];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02期
3 庞伟伟;;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制度之重构[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6年01期
4 楼建波;;农户承包经营的农地流转的三权分置——一个功能主义的分析路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罗唐超;;问题与路径:十八届三中全会土地制度改革机理解读[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铁军;形成稳固的受惠群体──关于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1年07期
2 何忠伟;入世后我国农地制度发展的新思考[J];调研世界;2002年07期
3 常伟;我国农地制度绩效探析[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4 王礼燕,揭毅;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分析与创新[J];理论月刊;2003年06期
5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6 陈志刚 ,曲福田;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对农地制度的需求不同[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7期
7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农业经济;2004年02期
8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析及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3期
9 贺达水;日本的农地制度[J];读书;2004年09期
10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价及思考[J];经济师;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淑军;;浅谈农地制度创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刘冬娟;;农地制度创新——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初探[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邓焕民;;国家效用与中国农地制度[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韩美琴;;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6 殷杰;卢晓;;日本农地制度及其借鉴意义[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武力;王丹莉;;“贫困陷阱”与新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张鹏;张安录;;永佃制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明权;;日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西玉;;农地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思考[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西师范大学 王小平 吕世辰;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人民日报;2013年
2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吴毅;《地根政治》:揭示农地制度新变革的真问题[N];北京日报;2013年
3 王小平 吕世辰;如何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波;农地制度创新破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张红宇;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构建以“三权分离”为特征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整理 王平;农地制度创新应以使用权为核心[N];东方城乡报;2014年
8 汤安中;也谈当前农地制度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任显文;解决好农地制度变迁带来的问题[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10 张红宇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构建“三权分离”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旭;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实证研究与思考[D];浙江大学;2002年
2 蒋文华;多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D];浙江大学;2004年
3 汪军民;中国农地制度的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徐美银;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巴特尔(BA Teer);从我国土地制度演进探索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易永锡;中国现阶段农地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彭美玉;中国农地制度多样性一般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柴富成;新疆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靳相木;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朝敏;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D];湖南大学;2004年
2 周芸;新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3 郭永生;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4 田飞艳;平罗县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制度效率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5 郑飞;农民增收视域中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晶晶;农民幸福感提升视角下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孙京洲;基于利益分配冲突视角的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
8 张瑞萍;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与农地制度变迁[D];贵州大学;2008年
9 易萍;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甘永春;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路径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3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63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