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地区农户可持续性生计研究
本文选题:农户 切入点:可持续生计 出处:《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贫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大量农村贫困人口脱离了贫困。然而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仍存在部分人口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状态。随着反贫困活动不断推进以及对贫困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可持续性生计理论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关注。可持续生计理论涵盖了贫困问题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学者系统深入地分析贫困成因,探索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与有限的耕地资源间存在巨大矛盾,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不断推进,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城市对农村人口有着巨大吸引力。当前社会经济背景下,单纯依靠农业生产很难帮助贫困地区农户建立可持续性生计,快速摆脱贫困。越来越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农户生计策略越来越多样化。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可持续生计理论为基础,选取具有西部贫困地区代表性的甘肃省陇南作为研究区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搜集了有关该地区农户生计状况的大量文字与数据资料,结合英国国际发展机构的可持续性生计分析框架,对该地区农户生计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分析。由于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等各种限制,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始终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小农经济仍占据主要地位,仅能保证农户基本温饱,难以快速有效帮助农户建立可持续性生计,摆脱贫困。农户生计策略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趋势,农业生产活动与非农业生产活动相互依存,非农生产活动在农户生计系统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非农生产活动的增加,农户现金收入逐年增长,但是由于人力资本占有情况限制,非农生产活动始终停留在较低水平,其可持续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当前阶段该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在农户生计系统中仍处于基础性地位,在保证当地社会稳定中具有关键作用,但是暂时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非农生产活动在短时期内可以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现金收入,为农户改善生计状况与农业生产条件提供了资金,但可持续性难以保障,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农户生计策略变迁的原因,将不同类型农户进行了区分,针对不同类型农户提出相应政策建议。现阶段农业生产活动在农户可持续性生计中起到基础稳定性作用,非农业生产活动则起到改善提高作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针对少部分生计资本严重缺乏难以通过自身发展建立可持续生计的农户,政府相关部门需要保障其基本生活,随着整个地区不断发展逐步提高其保障水平。针对生计资本相对丰富的农户,政府相关部门应积极促进两种生产活动的交融,通过其自身积累逐步完善提升生计情况,增强生计可持续性。一方面,有力保障农户土地权益,让务工农户无后顾之忧,在此基础上尝试农业产业升级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另一方面,加大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增加农民人力资本占有,改善劳务输出现状。从而争取更多资本回流,促进农业与农村地区发展。
[Abstract]:Based on sustainable livelihoods theory ,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in rural areas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 With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on poverty ,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theor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 On the other hand , we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basic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 improve the conditions of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 improve the conditions of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rural medical and health ,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rural medical health , and improv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abor output .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共有资源与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J];管理科学文摘;1996年06期
2 晔枫;对非可持续性经济模型的反思及可持续模型的建构[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年01期
3 新馨;;第三届“环境、文化、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国际研讨会”将在印度举行[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4 王守义;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发展与需要的社会文化规定性[J];前进;1996年08期
5 V.W.Maclaren,罗希;城市可持续性的评估与报告[J];国外城市规划;1997年02期
6 李弗兰;术语 可持续性生产和消费:一些高频用词[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3年Z1期
7 蔡学娣;平行专题会:实现宣传的可持续性[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3年Z1期
8 董方记,李国振,庄晖;可持续性品牌资产模型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4年06期
9 宁高宁;持续性[J];中国企业家;2005年16期
10 王思为;;对我国开放式基金整体绝对业绩持续性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乐齐;;全球织物护理市场趋势及可持续性创新方案[A];第30届[2010]中国洗涤用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星籴;;可持续性生产、可持续性消费与城市可持续性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肖平;;探索可持续性转变: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动向[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尚新冀;;英语学习兴趣的可持续性[A];2014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John Arnold;;灾害恢复及业务的持续性(英文)[A];2011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C];2011年
6 周茂荣;骆传朋;;美国联邦财政可持续性的实证研究[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会长扩大会议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毛福平;翁联喜;韩雨;;发展良性和持续性南海岛礁经济和岛礁绿化——南海维权新思维 新模式[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3分会场: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黄永红;;持续性骨延长的护理[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会议暨专题讲座论文汇编[C];2000年
9 李梦洁;;生态红线约束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可持续性评估[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10 李汉东;方福康;;波动持续性与金融资产风险分析[A];Data Analysis,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仰静;亚太地区企业更关注可持续性房地产[N];北京商报;2008年
2 记者 杨川梅;创新和可持续性是脱颖而出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3 埃森哲;可持续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N];首都建设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赵川;可持续性发展与创新相辅相成[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5 见习记者 张牡霞;贾康:对中小企业财政支持应考虑可持续性[N];上海证券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孟妮;中国可持续性消费市场广阔[N];国际商报;2013年
7 本报评论员 李俊雄;可持续性扶贫当寻求创造性的帮扶思路[N];东莞日报;2013年
8 宝城期货分析师 程小勇;缺乏消费配合 煤焦钢反弹不具持续性[N];证券时报;2014年
9 帕特里奥塔;绿色经济消除贫困[N];经济观察报;2012年
10 记者 王珂;确保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可持续性[N];人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黄璐;中国城市发展及规划可持续性评估[D];浙江大学;2015年
2 吴国清;盈利持续性、盈利预期与股票估值[D];清华大学;2007年
3 钱春杰;基于会计—税收差异的盈余持续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官军;中国南方夏季区域持续性强降水与大气季节内振荡[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印龙;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冯海山;中国东部持续性强降水与大气环流的低频特征和海温异常的联系[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3 王叶;当代中国“可持续性民主”发展道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明梅;非自治种群扩散系统的持续性[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5 高秋菊;“新理念网络英语学习平台”下的大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承营;甘肃省陇南地区农户可持续性生计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7 梁燕;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持续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8 朱玉彬;盈余持续性与市场价值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立宇;建行黑龙江省分行业务持续性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邓克松;我国开放式基金业绩的持续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86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68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