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的非对称传递效应:基于NARDL模型的研究
本文选题:国际粮价 + 我国粮价 ; 参考:《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年03期
【摘要】:在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的传递效应研究中,非对称性问题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基于此,文章根据2002年1月至2016年3月的月度数据,运用最新发展的NARDL模型考察了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的非对称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国际价格对其国内价格的传递过程中,既存在着传递程度上的非对称性,又存在着传递速度上的非对称性。其中,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国际价格上涨的传递程度与传递速度均大于其国际价格下跌的传递程度与传递速度。文章研究结论对于理解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的传递效应提供了新的认识与见解。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th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 on Chinese grain price, the asymmetry problem has not been paid attention to by academic circles. Based on the monthly data from January 2002 to March 2016, the asymmetric transmission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s on China's grain prices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newly developed NARDL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tional prices of rice, wheat, corn and soybean have asymmetry in both the degree of transmission and the speed of transmission. Among them,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of rice, wheat, corn and soybean are high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price of rice, wheat, corn and soybean. The paper provides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opin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international grain price on China's grain price.
【作者单位】: 嘉兴学院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际粮价对我国粮价的阶段性非对称传递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5CJY06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中国物价周期波动史研究”(项目编号:14AJY023)
【分类号】:F32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彭佳颖;谢锐;赖明勇;;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研究[J];资源科学;2016年05期
2 李光泗;曹宝明;马学琳;;中国粮食市场开放与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基于粮食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08期
3 肖小勇;李崇光;李剑;;国际粮食价格对中国粮食价格的溢出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4年02期
4 高帆;龚芳;;国际粮食价格是如何影响中国粮食价格的[J];财贸经济;2012年11期
5 王少芬;赵昕东;;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年09期
6 王孝松;谢申祥;;国际农产品价格如何影响了中国农产品价格?[J];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7 潘苏;熊启泉;;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传递效应研究——以大米、小麦和玉米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10期
8 丁守海;;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价的影响分析[J];经济科学;200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耘;我国期货市场的非对称性分析[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2 郑少华;赵少钦;;农产品价格垂直传递的非对称问题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2年09期
3 丁宁,吕士伟;对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非对称性的理性思考[J];济南金融;2003年06期
4 巴利;;非对称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安徽科技;2006年01期
5 杨昆;李士昌;方英;;非对称角度公差下的质量控制模拟[J];统计与决策;2006年15期
6 佚名;;中小企业应对非对称竞争的四大战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11期
7 王琨;滕建州;;基于结构变化的相对产出收敛性及非对称调整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8 刘煜辉;;未来降息依然是“非对称”[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71期
9 缥缈;;市场是非对称的[J];新理财;2008年10期
10 王海平;;会计信息外部非对称原因及解决思路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大成;;非对称遗传现象的研究与进展[A];“基因、进化与生理功能多样性”海内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比较生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柳思思;;身份错位与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3 郝志峰;曹庆杰;;非对称非线性支撑振子的复杂动力学[A];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4 韩式方;;各向异性粘弹液体非对称本构理论及其流体动力行为研究进展[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范召林;王元靖;侯跃龙;贺中;;可压缩流中声激励对细长体大迎角流动非对称性的影响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郝孟丽;;非对称非高斯噪声对肿瘤细胞动力学行为的影响[A];第二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7 吴恒煜;朱福敏;;中国股票市场资产收益的非对称无穷纯跳跃行为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胡汉东;邓学蓥;杨其德;;旋成体长度对大攻角非对称背涡的影响研究[A];首届全国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力学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9 李爽;石磊;;初始实力非对称对实验者博弈策略选择的影响[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10 马如宝;刘宗华;;时间延迟和非对称对耦合振子嵌入态的影响[A];第五届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鲜红星邋谢平文 赵荣春;非对称作战中的非对称因子[N];中国国防报;2007年
2 朱磊 石红梅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镇江船艇学院;谋略运用中注重形成“非对称性”优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杨罡;非对称:蕴藏战法创新奥秘[N];解放军报;2013年
4 张,
本文编号:1854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854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