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进展调查与推进建议

发布时间:2018-05-19 06:52

  本文选题:北方农牧交错区 + 结构调整 ; 参考:《经济纵横》2017年01期


【摘要】:"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是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农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北方农牧交错区是"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重点地区。对河北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的8个县(市)、26个行政村、603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研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种植收益的下降,农民普遍有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意愿,玉米结构调整面临一些制约因素。建议通过加大政策宣传、打造杂粮品牌、扶持龙头企业、完善配套措施,推进北方农牧交错区玉米结构调整。
[Abstract]:The adjustment of maize structure in "sickle bend" area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planting structure and regional layout, and to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ecotone in the north is the key area of corn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the "sickle bend" area. A survey of 603 corn farmers in 8 counties (cities, 26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in Hebei, Jilin, and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s shows that with the decline of planting income in recent years, farmers generally have the will to reduce corn planting area. The adjustment of maize structure is faced with some restrictive factors. It is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maize structure in the agricultural and pastoral ecotone of the north by increasing the policy propaganda, creating the brand of miscellaneous grain, supporting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and perfecting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编号:ASTIP-IAED-201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欠发达地区杂粮生产综合效益评价研究”(编号:71403273)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2016年研究课题“粮食价格与收储补贴改革研究”(编号:CIRS2016-7)的成果
【分类号】:F326.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建宇;;农业产业化的农户增收效应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11期

2 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周瑞莲;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琳;潘志华;杨书运;王立为;徐慧;董智强;张婧婷;黄蕾;赵慧;张君;潘宇鹰;韩国琳;樊栋j;王佳琳;吴东;;碳源和巨大芽孢杆菌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环境及N_2O、CH_4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6年06期

2 申陆;田美荣;高吉喜;;基于RWEQ模型的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土壤风蚀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6期

3 杨云;徐艳;;农牧交错区农牧户生计与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农户调研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年12期

4 邓伟;袁兴中;孙荣;张跃伟;;基于遥感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年11期

5 陈玉洁;张平宇;刘世薇;谭俊涛;;东北西部粮食生产时空格局变化及优化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2016年09期

6 徐丹宁;陈超;陈丽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效用评价及差异分析——基于南京市119家企业的调研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7 赵威;韦志刚;郑志远;董文杰;;1964-2013年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温度和降水时空演变特征[J];高原气象;2016年04期

8 斯琴朝克图;房艳刚;乌兰图雅;;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聚落的格局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研究——以扎鲁特旗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8期

9 林长存;王X;孙钰茗;;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近60年气温序列变化研究[J];草地学报;2016年04期

10 秦富仓;周佳宁;刘佳;张连根;高岭;;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与方向[J];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05期

2 张殿发,李凤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形成机制探讨[J];农村生态环境;2000年04期

3 王守春;10世纪末西辽河流域沙漠化的突进及其原因[J];中国沙漠;2000年03期

4 董光荣,吴波,慈龙骏,周欢水,卢琦,罗斌;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J];中国沙漠;1999年04期

5 王静爱,徐霞,刘培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与人口负荷研究[J];资源科学;1999年05期

6 程序;农牧交错带研究中的现代生态学前沿问题[J];资源科学;1999年05期

7 史德宽;农牧交错带在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J];草地学报;1999年01期

8 刘良梧,周建民,刘多森,I.V.Ivanov,V.A.Gemkin,V.Y.Prikod’ko;农牧交错带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原土壤的变化[J];土壤;1998年05期

9 陈广庭;内蒙古高原东南部现代沙漠化过程[J];中国沙漠;1991年02期

10 杨根生,刘阳宣,史培军;黄河沿岸风成沙入黄沙量估算[J];科学通报;1988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根生,董光荣,赵兴梁,曲耀光,李栋梁,伍光和;甘宁蒙陕农牧交错区不宜大规模开垦[J];中国沙漠;2002年05期

2 马桂英;浑善达克农牧交错区生态恢复与建设之反思[J];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3 王云;齐广;孙海燕;申广立;;种植饲用高粱 促进农牧交错区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年01期

4 白美兰;郝润全;侯琼;;内蒙古典型农牧交错区作物优化布局决策分析[J];气象科技;2006年04期

5 文琦;李玲;林君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农牧交错区的榆林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6 张晓庆;侯向阳;孙启忠;赵淑芬;;华北农牧交错区奶牛饲养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奶牛;2008年02期

7 张凤荣;;理性看待农牧交错区耕地减少趋势[J];中国土地;2011年09期

8 彭珂珊;邵明安;;在西部大开发中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思路[J];科学新闻;2001年22期

9 彭珂珊;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可持续发展思路[J];四川草原;2003年01期

10 侯琼,张秀峰;农牧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政策调整[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培峰;赵明华;;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贫困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察右中旗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李百岁;阿如罕;郑晓平;;农牧交错区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3 蔺日胜;宋丽华;扎鲁达;;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牧交错区奶业产业链建设——伊利集团奶业产业链建设进展[A];第三届中国奶牛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永民;赵士洞;;近50年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耕地变化及其政策因素分析——以赤峰市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赵满全;郝建国;佘大庆;赵士杰;范希全;刘汉涛;;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6 冯丽肖;杜雄;左启华;王新路;张立峰;;华北农牧交错区退耕效果与系统重建技术研究[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7 张志恒;琚永忠;刘浩;;开发利用榆林草地资源 发展农牧交错区养羊业[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8 张乃锋;刁其玉;屠焰;;中国农区、农牧交错区、牧区养羊企业解决粗饲料供应的途径与方法[A];中国羊业进展——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4年

9 金海;郭雪峰;薛树媛;李长青;朝鲁孟;;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澳洲牛饲养现状及改善点[A];全国养牛科学研讨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燕钧;迟德钊;张小田;;青海环湖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综合效应研究[A];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张桃英 通讯员 张德健;这十年,,我们一直在与风沙作战[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1年

2 记者 博尔姬·塔娜;中科院与我区联建生态环境治理示范区[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3 记者 王国英;我区保护性耕作项目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N];内蒙古日报(汉);2011年

4 本报记者 夏明 通讯员 王帅;焦点 难点 突破点 点点闪光[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王新佳;扼住风沙之源[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魏丽娟 实习生 刘婉;为农民创造直接经济效益上亿元[N];榆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吴泠;松嫩平原农牧交错区优化生态—生产范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2 杜雄;华北农牧交错区农业资源适度开发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田永明;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定量评价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方辉;农牧交错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梁存柱;东北农牧交错区景观结构、功能与区划[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强;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申让平;农牧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达布希拉图;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琦峰;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大学;2005年

5 李飞;北方农牧交错区农业运营模式能值评价[D];兰州大学;2008年

6 鲍锋;高寒农牧交错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晶;陕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8 侯刚;陕北农牧交错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晨光;半干旱农牧交错区荒漠化动态监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10 刘和林;北方农牧交错区水事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9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09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4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