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近300年来社会变迁下的耕地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4 09:08
本文选题:耕地变化 + 社会变迁 ; 参考:《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受到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随着全球变化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为活动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具有悠久的农业历史,相比其他地区,东北地区开发较晚。该区域的土地开发主要是从明末清朝初期开始,至今只有300年,开发过程历史资料记载相对齐全,是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广泛收集了历史文献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利用ArcGIS等分析软件,研究了东北地区封建社会时期、奉系军阀统治时期、伪满时期及解放后的社会变迁,探讨了耕地数量阶段性变化特征及空间拓展趋势,分析了社会变迁对耕地变动过程的影响,以期为认识和预测地表过程、适应全球变化及制定相关对策提供历史借鉴。主要结论如下:(1)东北地区近300年来社会制度变迁的同时也制定实施了不同的土地政策。清代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采取了招民开垦-区域封禁-移民实边的阶段性政策。清朝灭亡后进入军阀统治的民国时期,转为日本殖民统治的伪满时期时,分别采取了放荒、清丈及抢垦的御敌政策和外族移民、掠夺土地的侵略政策。东北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之后经历了 “大跃进”、人民公社、国民经济调整和文化大革命等多次政治运动,改革开放以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等思想指导下,不断深化土地政策改革,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2)东北地区近300年来的耕地数量呈现了波动增长的变化特征,总体上从清朝初期的42.9万hm2增长到目前的27.8×106hm2,增长了近65倍。按照变化速率的不同将耕地变动划分为8个时期,其中:1861-1931年(清朝后期至民国时期),1945-1956年(东北解放至建国初期)及1996-2008年(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3个时期为耕地迅速增长时期,年均变化量分别为6.4万hm2、19.1万hm2及30.6万hm2; 1644-1860年(清朝前、中期)、1963-1995年(改革开放以前及改革开放初期)2个时期为耕地缓慢增长期,年均变化量为1.8万hm2、和3.7万hm2; 1932-1945年(伪满时期),1956-1963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和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3个时期为耕地减少时期,年均减少量分别为0.7万hm2、24.3万hm2及1.5万hm2。空间上,耕地变动呈现了一定的空间分异性。整体上是从辽宁南部地区向黑龙江东北部地区逐步拓垦的,最终形成西南-东北方向的条带型分布。(3)近300年来东北地区耕地变化的特征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文化要素)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具有引领作用。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转变引起土地和人口等相关政策的变化,进而对耕地数量和质量产生深刻的影响。从清代伊始保护龙兴之地思想导致封禁政策的形成,清朝后期的移民实边思想,加快了东北地区耕地的开垦;建国后受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及宏观土地管理政策的影响,东北地区土地开发与保护几经波折,由建国初期的大力土地开发,到后来的耕地占补平衡,并分担了其他地区的补充耕地任务,新增耕地数量迅速增加,耕地质量和新增耕地的生态环境堪忧;近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理念的逐步形成,耕地管理开始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保护、质量提升、生态建设“三位一体”方向转变,有力地促进了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Land use / land cover chang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global change research , and is influenced by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 In recent years , the change of cultivated land in Northeast China has been gradually increased from 42 . 9 000 hm2 to 27 . 8 脳 106 hm ~ 2 in the early period of Qing Dynasty .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3.211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洪桥;东北地区旅游空间格局演化及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岩;东北地区近300年来社会变迁下的耕地变化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2 王瑶;浅谈黑土地民俗仪式在东北舞蹈中的创作[D];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3 边彤彤;东北地区拉丁舞培训机构经营现状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7年
4 王海凤;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东北学生教育救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5 占圣;东北特钢债券违约案例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年
6 马嘉启;吉林特色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7 李职纯;伪满时期日本政府对东北地区的舆论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8 赵明明;山东筝派在东北的传承与发展(1949-1999)[D];吉林艺术学院;2017年
9 张华飞;日本在东北的农业科研活动与农业统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李拓;东北地区金代女真民居建筑形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9284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28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