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不同经营模式对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多目标影响与经济绩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4 09:53

  本文选题:蒙古栎天然次生林 + 森林经营模式 ; 参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通过森林经营促进天然次生林恢复已经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丹清河实验林场是国家森林抚育经营的试点之一,场内存在较大面积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了改善蒙古栎次生林群落结构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林场从1999年开始对起始条件一致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林分年龄约为63年,密度为850株/hm2)开展了不同经营模式的对比试验。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多目标经营研究”(31570633)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丹清河试验林场的蒙古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目标树经营模式(MSR1)、生态系统经营模式(MSR2)和无干扰(MSR3)对林分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木材生产、固碳能力及林木综合经济价值的影响,以期为天然次生林恢复和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技术支撑,为国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样地调查、实验室测试获取林分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数据,利用查阅文献法、访谈法、实地调查走访等方法获取林木价格和碳汇价格,应用净现值原理和Hartmann模型对森林经营的成本—效益进行静态分析,并进行了林木综合经济价值对折现率、木材价格和碳汇价格变动灵敏度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研究结果:(1)三种经营模式林分中优势种均为蒙古栎,蒙古栎的优势度为MSR3(79.59%)、MSR2(78.07%)、MSR1(55.13%),无干扰模式和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显著大于目标树经营模式(P0.05);红松的优势度为MSR1(32.33%)、MSR2(7.74%)、MSR3(0.29%),目标树经营模式显著大于其他两种经营模式(P0.05);无论平均林分密度、平均胸高断面积、平均树高,均为无干扰显著大于其他两种模式(P0.05),其他两种经营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模式灌木层多样性显著大于其他两种经营模式(P0.05),三种经营模式的物种多样性在其他林层并无显著差异(P0.05);人为干扰程度越大,与未干扰林分相似性越低(2)不同经营模式对当期林分收获量和碳储量的影响。三种不同经营模式的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为84.31m~3/hm~2(MSR1)、114.76m~3/hm~2(MSR2)、227.53m~3/hm~2(MSR3),无干扰模的蓄积量显著大于其他两种模式(P0.05),而生态系统经营和目标树经营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单位面积木材收获量大小分别为52.49 m~3/hm~2(MSR1)、69.86m~3/hm~2(MSR2)、137.88 m~3/hm~2(MSR3),无干扰的当前林木收获量显著大于其他两种模式(P0.05),而生态系统经营和目标树经营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种不同经营模式的单位面积生物总量分别为52.41t/hm2(MSR1)、89.83t/hm2(MSR2)、237.52t/hm2(MSR3),无干扰的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两种模式(P0.05),而生态系统经营和目标树经营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单位面积木材碳储量分别为23.06t/hm2(MSR1)、39.53t/hm2(MSR2)、104.51t/hm2(MSR3),无干扰的碳储量显著大于其他两种模式(P0.05),而生态系统经营和目标树经营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不同经营模式的经济绩效比较。木材净现值排序为目标树经营(21.89万元/hm2)无干扰(21.15万元/hm2)生态系统经营模式(20.57万元/hm2);在四种碳汇价格下,碳汇价值排序均为无干扰目标树经营生态系统经营;当碳汇价格为920元/t和282.55元/t时,林木综合经济价值排序为无干扰目标树经营生态系统经营,当碳汇价格为78.08元/t和48.53元/t时,林木综合经济价值为目标树经营无干扰生态系统经营;折现率和林木价格灵敏度指数均为目标树经营生态系统经营无干扰,碳汇价格灵敏度指数则为无干扰目标树经营=态系统经营。最后,提出了针对蒙古栎天然次生林恢复及质量提升的对策建议:(1)构建目标树经营技术体系(2)完善目标树经营的管理体系总而言之,由于蒙古栎是长周期树种,短时间内三种模式经营效果还未充分显现,还应进行长期监测和模拟预测,以便在后续的经营中不断对各项经营措施进行修改完善。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forest and improve the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c analysis on the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fores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 ( 1 )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Quercus liaotungensis forest is MSR3 ( 79.59 % ) , MSR3 ( 78.07 % ) , Msr2 ( 7.74 % ) and MSR3 ( 0.29 %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target tree ( P0.05 )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cosystem management and target tree business model ( P0.05 )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2.186;F3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鹏程;;近自然森林经营中的目标树作业法[J];山西林业;2017年01期

2 张红生;李剑光;张雪莲;孟楚;;将乐国有林场森林多功能经营状况评价[J];湖北林业科技;2016年06期

3 陈晓峰;;研究目标树培育法在森林抚育中的意义[J];中国林业产业;2016年11期

4 林卓;吴承祯;洪伟;洪滔;;杉木人工林碳汇木材复合经济收益分析及最优轮伐期确定——基于时间序列预测模型[J];林业科学;2016年10期

5 远皓;杨传林;;蒙古栎的价值和作用[J];中国林副特产;2016年05期

6 刘青;佘济云;陆禹;陈冬洋;段翔;;海南省尖峰岭林业局天然林碳汇价值[J];福建林业科技;2016年03期

7 邢海涛;陆元昌;刘宪钊;王晓明;贾宏炎;曾冀;;基于近自然改造的马尾松林分竞争强度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9期

8 王荣新;孔庆云;余海;郭嘉;吴迪;辛学兵;;北京市门头沟区侧柏人工林多功能评价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5期

9 黄宰胜;陈钦;;基于造林成本法的林业碳汇成本收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6年03期

10 董晨;吴保国;张瀚;;基于冠幅的杉木人工林胸径和树高参数化预估模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懿祥;人工马尾松和杉木林目标树经营理论与实践[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2 张骏;中国中亚热带东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苏立娟;替代性森林经营对木材产量和碳储量的影响及经济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2 覃连欢;广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价值估算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祖立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SD模型构建及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28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28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c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