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多模型测度的内蒙古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5 06:11

  本文选题:土地利用 + 多模型测度 ; 参考:《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摘要】:以1997、2005和2014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多模型测度的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及状态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从变化幅度上看,近2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草地面积大幅减少,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土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林地和其他土地增幅较大,园地保持相对稳定;从动态变化上看,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基本上各用地类型在2005—2014阶段年均变化激烈于1997—2005阶段;从状态趋势上看,整个研究阶段内蒙古土地利用状态指数为0.35,表现为小幅扩张的变化趋势。未来内蒙古土地利用格局将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会发生新的变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land use in 1997 / 2005 and 2014, the dynamic change range, speed and state trend of land use types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means of multi-model measurement. In terms of the range of changes, the types of land us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ave changed markedly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area of grassland has decreased substantially, and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forest land, construction land, water areas and other land areas have increased. The increase of forest land and other land is large, and the garden land remains relatively stab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ynamic change, the dynamic change of land use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has obvious stage characteristics. The average annual change of each land use type in 2005-2014 is more intense than that in 1997-2005, and the land use state index of Inner Mongolia is 0.35 in the whole research stage, showing the trend of small expansion. In the future, the land use pattern in Inner Mongolia will change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role of natural factor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B06B01)
【分类号】: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会然;杨成凤;宋金平;;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J];经济地理;2015年05期

2 张丽;杨国范;刘吉平;;1986~2012年抚顺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热点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02期

3 安美玲;张勃;孙力炜;张调风;杨波;王东;张春玲;;黑河上游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J];冰川冻土;2013年02期

4 李鹏杰;何政伟;李璇琼;;基于RS和GIS的土地利用/覆被动态变化监测——以九龙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2期

5 王友生;余新晓;贺康宁;李庆云;张由松;宋思铭;;基于CA-Markov模型的藉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6 吴艳芳;许月卿;田媛;郭洪峰;;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1年12期

7 陈志钢;保继刚;;典型风景名胜城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4期

8 胡斯勒图;宝音;佟宝全;;基于遥感GIS的浑善达克沙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年01期

9 郝慧梅;任志远;;基于RS和GIS的包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应定量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年02期

10 刘纪远,张增祥,庄大方,王一谋,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江南,吴世新;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云;杨宇;刘毅;;中国人地关系的资源环境基础的文献综述(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08期

2 刘文超;刘纪远;匡文慧;宁佳;;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扩张时空特征遥感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06期

3 张赫林;彭代亮;邓睿;王大成;韩永欢;;基于Landsat时间序列数据的祁连山区域土地利用变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4 赵莉莉;何东进;覃德华;游巍斌;洪伟;范勋承;肖石红;蔡金标;王韧;;2000~2014年闽东海岸带土地利用动态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17年05期

5 徐苏;张永勇;窦明;花瑞祥;周宇建;;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径流效应[J];地理科学进展;2017年04期

6 王宏亮;郝晋珉;高阳;段文凯;李牧;陈爱琪;;基于多模型测度的内蒙古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7 奉婷;张凤荣;聂鑫;谢臻;汪晗;;北京平原区粮菜林三地类时空转变特征[J];农业工程学报;2017年06期

8 袁先强;王鹏;闫吉顺;卫亚星;;大连市近20a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17年03期

9 闻国静;王妍;刘云根;张超;侯磊;;典型岩溶湖泊湿地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及模拟预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10 杜国明;孙晓兵;刘彦随;郑惠玉;马榕徽;;黄土高原生态退耕的时空分异特征[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雪;谈明洪;;近年来北京市耕地多功能演变及其关联性[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5期

2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3 戴声佩;张勃;;利用Landsat影像构建河西绿洲土地利用信息图谱——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遥感信息;2012年05期

4 党素珍;刘昌明;王中根;吴梦莹;;黑河流域上游融雪径流时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冰川冻土;2012年04期

5 王生霞;丁永建;叶柏生;廖杰;谢遵义;;基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地利用分析——以新疆阿克苏河流域绿洲为例[J];冰川冻土;2012年04期

6 Halina LAMPARSKI;;Land Us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A Case Study in Yanhe River Basin[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1年05期

7 金石柱;刘志锋;;基于TM影像的延吉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8 张杨;刘艳芳;顾渐萍;丁庆;;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10期

9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Difference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of China during 1975-2005[J];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2011年04期

10 万远;李霖;应申;李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决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宇苗子;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7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9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32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32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e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