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民满意度、需求偏好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基于山东省546份调查问卷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3 18:07

  本文选题:农村公共产品 + 供给现状 ; 参考:《东岳论丛》2017年11期


【摘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山东省546份以农民为对象的调查问卷分析,近几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不断改善,农民对于供给状况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同时也存在明显问题。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失衡突出且成为农民生产经营最急需的产品。同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缺明显,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较低,"自上而下"仍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决策方式,"一事一议"难以有效开展。为此,应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侧改革,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重点增加农业科技服务、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建立反映农民需求意愿的"自下而上"的供给决策方式,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和信任程度,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bstract]: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rural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realiz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 analysis of 546 farmer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e supply of rural public goods has been improved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farme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supply situation is generally higher, but there are also obvious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im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is prominent and has become the most urgently needed products of farmers'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 shortage of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s obvious, the farmers' recognition and trust of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are low, "top-down" is still the main decision-making mode of rural public goods supply, "one matter one discussion"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effectively. Therefore, we should promote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rural public goods, make up the shortcomings of rural public services, focus on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 provide rural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and establish a "bottom-up" mode of supply decision-making that reflects the farmers' desire for demand. Improve the system of "one thing one discussion", improve the farmers' cognition and trust of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and continue to strengthen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乡镇政府责任及其实现机制研究”(批准号:15BZZ0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3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冠军;浙江开通全省农业科技服务热线[J];中国农技推广;2002年03期

2 杨黛;论我国基层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特征与目标模式选择[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3 谢忠谊;诸俊;徐海斌;;探索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新路[J];江苏农村经济;2006年12期

4 牛跃;罗勇;李世平;张玉兰;徐平;;云南农业科技服务探索[J];云南科技管理;2007年01期

5 邓军;;农业科技服务定制模型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余治国;;农民对农业科技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J];科技资讯;2008年07期

7 丁楠;周明海;;科技非政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服务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05期

8 张丽莉;;国外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及经验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3期

9 张丽莉;;辽宁省农业科技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5期

10 胡扬名;李燕凌;;论非营利组织及其农业科技服务[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楚瑞民;关树义;杨新田;贾宏伟;;构建基层农业科技服务新体系的思路与实践[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2 黄崇利;;基于宽功能的农业科技服务“110”人才开发[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伍莺莺;唐仁华;;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思考[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赵龙群;;我国多元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的研究[A];“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文集[C];2005年

5 周青;;服务型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与制度创新[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象枢;晏国生;刘君;;整合系统、信息与控制工程为农业服务——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的必要性与路径探索[A];2013年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龚明霞 本报记者 盛利;成都新型农业科技服务的那些人、那些事[N];科技日报;2013年

2 李秀华 邓志峰;把农业科技服务送进大山里[N];农民日报;2013年

3 记者 唐志美 通讯员 宋维强;我市农业科技服务有了新载体[N];东营日报;2006年

4 记者 刘一博;市农牧局开展“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月”活动助农备耕[N];陇东报;2007年

5 周慧芳;榆次有了农业科技服务热线[N];山西日报;2007年

6 记者 缪琴;农业科技服务“110”“一呼百应”[N];成都日报;2009年

7 记者 曹茸;秋冬农业科技服务全面展开[N];农民日报;2010年

8 曹茸;农业部全面开展秋冬农业科技服务[N];粮油市场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陈建文;农业科技服务品牌叫响全国[N];海南日报;2011年

10 丽梅;我市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服务[N];乌海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文珑;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均衡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姚波;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科技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3 方萍;大学生村官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丁琳;福鼎市农业科技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的路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李睿;地方院校参与农业科技服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林永平;乡镇政府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7 陈春蓓;四川连片特困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供需对接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8 王瑞萍;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分析、借鉴与创新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游鸿曦;县域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10 吴晨光;关中地区种粮大户特征及科技需求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737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19737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