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地权诉求与农地制度供给——湖北沙洋县“按户连片”做法与启示
本文选题:农地制度 + 农业经营 ; 参考:《经济学家》2017年03期
【摘要】:我国现行农地制度脱胎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地制度内含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目标。实践中,农地制度的产权改革目标与土地利用目标并不完全统一,尤其是二轮土地承包之后的政策调整偏向土地财产权保护一端,固化了土地细碎格局并影响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城镇化与农业技术进步凸显前期政策的负面效应并带来农民地权新诉求,下一步农地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回归改善农业生产经营的初始目标。沙洋县在坚持现有政策框架前提下所探索的"按户连片"做法,较好地将财产权保护与农业经营改善目标统一起来,属于回应农民真实地权诉求的制度供给。
[Abstract]: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 in China is derived from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he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 contains the initial goal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In practice, the reform goal of property right of farmland system is not completely unified with the goal of land use, especially the policy adjustment after the second round of land contract is biased towards the protection of land property right. Solidified the pattern of fine land and affected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ystem.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ighligh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earlier policies and bring about new demands for farmers' land rights. The next step of th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land system is to return to the initial goal of improv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Under the premise of adhering to the existing policy framework, Shayang County explores the practice of "connecting by households", which better unifies the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nd belongs to the system supply in response to the farmers' demand for real land rights.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F32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贺雪峰;;农业问题还是农民问题?[J];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2 刘守英;邵夏珍;;贵州湄潭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24年的效果与启示[J];中国乡村发现;2012年04期
3 贺雪峰 ,罗兴佐 ,陈涛 ,王习明;乡村水利与农地制度创新——以荆门市“划片承包”调查为例[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4 陈u&;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与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确立[J];中国法学;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华;;农民地权诉求与农地制度供给——湖北沙洋县“按户连片”做法与启示[J];经济学家;2017年03期
2 胡立志;程萧潇;;我国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困境研究综述[J];水利经济;2017年01期
3 桂华;刘洋;;我国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及其路径选择——江苏射阳“联耕联种”做法与启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 聂洪辉;;土地确权与新生代农民工土地权益保护[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李鑫诚;;二元秩序观视域下的农地流转路径新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6 蔡起华;朱玉春;;社会资本、收入差距对村庄集体行动的影响——以三省区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6年04期
7 桂华;;从经营制度向财产制度异化——集体农地制度改革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6年05期
8 张翼;;土地流转、阶层重塑与村庄治理创新——基于三个典型村落的调研[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年02期
9 刘凤伟;;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适用性及局限性[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10 孙华;;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与行动——中国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刍议之三[J];中国文化遗产;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柱智;;论“半工半耕”的社会学意涵[J];人文杂志;2014年07期
2 贺雪峰;;农民分化与农村阶层研究(专题讨论)[J];人文杂志;2014年07期
3 温铁军;温厉;;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J];中国软科学;2007年07期
4 贺雪峰,何包钢;民主化村级治理的两种类型——村集体经济状况对村民自治的影响[J];中国农村观察;2002年06期
5 贺雪峰,王习明;村级债务的成因与危害──湖北J市调查[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6 崔建远;“四荒”拍卖与土地使用权——兼论我国农用权的目标模式[J];法学研究;1995年06期
7 汤云;完善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思考[J];农业经济;1994年12期
8 崔建远;房地产法与权益冲突及协调[J];中国法学;1994年03期
9 慈勤英;人口控制与土地制度改革的综合思考[J];人口学刊;1994年02期
10 叶向阳;吕志强;任国权;王钢桥;;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1993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铁军;形成稳固的受惠群体──关于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考[J];中国土地;2001年07期
2 何忠伟;入世后我国农地制度发展的新思考[J];调研世界;2002年07期
3 常伟;我国农地制度绩效探析[J];宿州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4 王礼燕,揭毅;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分析与创新[J];理论月刊;2003年06期
5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9期
6 陈志刚 ,曲福田;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对农地制度的需求不同[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7期
7 伍业兵;试论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及其绩效的衡量标准[J];农业经济;2004年02期
8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析及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4年03期
9 贺达水;日本的农地制度[J];读书;2004年09期
10 马有生,马才学;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评价及思考[J];经济师;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淑军;;浅谈农地制度创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刘冬娟;;农地制度创新——农地股份合作制度初探[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徐美银;;外部环境变化、主体认知互动与中国农地制度变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邓焕民;;国家效用与中国农地制度[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5 韩美琴;;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6 殷杰;卢晓;;日本农地制度及其借鉴意义[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武力;王丹莉;;“贫困陷阱”与新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张鹏;张安录;;永佃制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李明权;;日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西玉;;农地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思考[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西师范大学 王小平 吕世辰;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人民日报;2013年
2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吴毅;《地根政治》:揭示农地制度新变革的真问题[N];北京日报;2013年
3 王小平 吕世辰;如何巩固和完善我国的农地制度[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4 本报评论员 刘波;农地制度创新破题[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张红宇;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6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张红宇;构建以“三权分离”为特征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整理 王平;农地制度创新应以使用权为核心[N];东方城乡报;2014年
8 汤安中;也谈当前农地制度创新[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任显文;解决好农地制度变迁带来的问题[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10 张红宇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构建“三权分离”的新型农地制度[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旭;沿海发达地区农地制度实证研究与思考[D];浙江大学;2002年
2 蒋文华;多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D];浙江大学;2004年
3 汪军民;中国农地制度的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4 徐美银;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巴特尔(BA Teer);从我国土地制度演进探索农地制度的改革方向[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易永锡;中国现阶段农地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红宇;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彭美玉;中国农地制度多样性一般均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9 柴富成;新疆兵团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年
10 靳相木;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朝敏;我国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公平与效率[D];湖南大学;2004年
2 周芸;新中国农地制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3 郭永生;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4 田飞艳;平罗县农地制度变迁中的制度效率分析[D];宁夏大学;2015年
5 郑飞;农民增收视域中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晶晶;农民幸福感提升视角下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孙京洲;基于利益分配冲突视角的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6年
8 张瑞萍;喀斯特地貌自然环境、人口压力与农地制度变迁[D];贵州大学;2008年
9 易萍;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10 甘永春;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路径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89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08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