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京津冀典型区县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与节地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9 10:35
【摘要】:节约集约用地是缓解日益突出的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的根本途径。将节地实践中对节约集约用地有正向作用的特征规律抽象概括成节地模式进行研究,对于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地区城市密集,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但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的低效粗放利用产生了城镇规模结构失衡、城乡人地关系不匹配、交通基础设施分布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文章在京津冀地区选取64个区、县(县级市)作为研究对象,评价各区、县(县级市)的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收集整理各区、县(县级市)的节地实践,尝试分析不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区、县(县级市)的建设用地节地模式,以期丰富节地模式理论的研究,为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节地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文章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各区、县(县级市)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运用系统聚类法将64个区、县(县级市)分为高度节约集约区、县(县级市),中度节约集约区、县(县级市)和低度节约集约区、县(县级市)三类,并分别阐述三类区、县(县级市)的特点。其次,结合京津冀地区节地实践并参考已有研究,将京津冀地区建设用地节地理论模式提炼总结为时间型节地、平面型节地和空间型节地。其中,时间型节地强调在时间尺度上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包含时序优化、闲地清理2种子模式;平面型节地强调提高地面上土地的布局和利用效率,包含集中布局、产业替代、改造利用、建筑节地4种子模式;空间型节地强调微观地块在立体空间上的利用,包含空中拓展和地下开发2种子模式。再次,文章找出不同节约集约水平区、县(县级市)主要采用的节地模式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人口密度、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区位条件、政策施行力度是影响节地模式的关键因素。各区、县(县级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节地模式的选择。节约集约水平越高的区、县(县级市)节地实践越丰富,越注重采用改造利用、建筑节地,空中拓展、地下开发模式,而时序优化、闲地清理、集中布局、产业替代模式是各区、县(县级市)都会采取的模式。最后,文章为推动节地模式的实行提出了建议。
[Abstract]:Saving intensive land i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alleviate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output efficiency of construction l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bstract and generalize the characteristic law of saving intensive land into a saving land pattern in land saving practic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of intensive land use.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is in the stage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inefficient and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s resulted in the imbalance of urban scale structure and the mismatch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man-land relations.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is paper selects 64 districts and counties (county-level cit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valuates the construction land saving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level in all districts and counties (county-level cities), and collects and collates the land saving practices of all districts and counties (county-level cit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land saving mode of different conservation intensive utilization level areas, counties (county level citie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research on the land saving mode theory, an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conserv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land saving mode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s established by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saving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n every district and county (county level), 64 districts are divided into four regions by the method of systematic clustering. County (county level city)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high saving intensive area, county (county level city), moderate saving intensive area, county (county level city) and low saving intensive area, county (county level city). Secondly,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and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land saving for construction land in Beijing-Tianjin-Hebei area is summarized as time-type, plane-type and space-type. Among them, time-type emphasis on saving intensive land use on a time scale, including timing optimization, idle cleaning of two seed patterns; Planar saving emphasis on improving the layout and efficiency of land use on the ground, including centralized layout, industrial substituti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saving 4 seed pattern and the spatial type emphasizing the use of the micro block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including the aerial expansion and the underground development 2 seed pattern. Thirdly, the paper finds out different economizing intensive level areas, counties (county-level cities) mainly adopted land saving model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found population density, economic 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location conditions,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strength is the key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land conservation model. District, county (county level) construction land saving intensive use level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land saving mode.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conomization, the richer the practice of saving land in counties (county-level cities), and the mor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adoption of trans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construction saving, aerial expansion, underground development mode, and time series optimization, idle cleaning, centralized layout, The industrial substitution model is the pattern that each district, county (county level city) will adopt.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land conservation model.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亭;金谷;戴以村;;缓解建设用地紧张矛盾的出路:开源·节流·搞活[J];浙江经济;2000年02期

2 ;安徽出台建设用地征管新办法[J];安徽建筑;2003年02期

3 ;建设用地报批慢的原因及对策[J];南方国土资源;2003年09期

4 刘胜华;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用地扩展:冲突与协调[J];城乡建设;2004年10期

5 蓝慰康 ,刘晓桃;广西建设用地报批材料有关问题初探[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09期

6 ;建设用地不能随意占用农田[J];湖南农业;2005年11期

7 张虹鸥;叶玉瑶;杨丽娟;吴旗韬;;广东30年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J];经济地理;2008年06期

8 阳艳飞;陈松林;鄢丽娜;;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广东土地科学;2008年05期

9 ;国务院发布《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2020年前新增585万公顷建设用地[J];城市规划通讯;2008年21期

10 范德种;;对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的思索[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浩;;浅谈建设用地的开发及对策[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杨庆媛;董世琳;冯应斌;;重庆市建设用地集约度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伟华;毛德华;沈雅;;建设用地集约与节约利用评价[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邵秀燕;陈松林;;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分异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诗苑;陈松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郭素红;;加强建设用地规范化征收的对策与建议[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晓磊;於忠祥;;试论建设用地置换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安徽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8 袁志良;彭锦辉;王思奇;;建设用地清理试点作法与问题剖析[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9 孙荣第;宋宇江;;对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的探讨——以鞍山市为例[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10 王春红;;树立科学发展观 处理好绿化建设用地的三个问题[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州市房地产测绘所,,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 曾广鸿 单卫东;以科技创新支撑建设用地再开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2 记者 刘子烨;到2020年上海建设用地仅剩20平方公里?[N];联合时报;2012年

3 记者 方芳;我市全面清理整改建设用地[N];湘潭日报;2012年

4 记者 宋禹飞 通讯员 陈建农;安徽今年将供应55万亩建设用地[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5 记者 龙晓庆;未来7年深圳建设用地只剩59平方公里[N];民营经济报;2013年

6 记者 宗时风;宁夏首次建立建设用地动态监控机制[N];宁夏日报;2013年

7 李博;建设用地迈向城乡统一[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8 记者 邵海鹏 刘展超;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记者 梁现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将开展试点[N];四川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马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N];友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胡立兵;转型期我国城市土地供应管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贝涵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与城镇化质量的耦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6年

4 杨岩枫;政府规制视角下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市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5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李亚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碳排放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10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符太成;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鄢丽娜;福建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世聪;建设用地配置的效率与公平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4 费燕;云南“建设用地上山”战略实施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郭黄琛;介休城区及其近郊建设用地变化的时空特征[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孙立宁;济南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7 刘燕铟;南海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收益分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林王锋;浙江省建设用地供需平衡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机理和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孙辉;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及集约利用潜力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10 李莹;岩溶山区不同尺度的城镇扩张遥感监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10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210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f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