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Abstract]:Wenjiang District is located at the edge of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engdu City. At present, the land use rate is high, and there is no reserve land resources in the territory.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nd use types can only be realized through intern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index circulation.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land use situation of Wenjiang District in recent 11 years from the angle of quantity, degree and structure, predicted the grey GM (1,1) model with DPS software, and got the land use change situation of Wenjiang District in 2015-2020. Finally,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from 2003 to 2013,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and the main factors driving land use change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in Wenjiang coexists with the decrease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unused land,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land use level in Wenjiang from 2003 to 2013 show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land use between regions. The level of land use in the area is relatively high, and the streets and towns in the area also reflec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grey GM (1,1)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land use evolution in Wenjiang District in the next five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the agricultural and unused land will be reduced continuously, and the construction land will be increased continuously, among which the cultivated land will be reduced most, while the urban land will be reduced most. (3) Selecting 19 social and economic variabl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land use for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n us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evolution in Wenjiang District, we found tha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of factors reflec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and so on. 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which reflects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plays a major driving role in the land use evolution in Wenjiang District. Th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shows an upward trend, while the second principal component shows a U-shaped change. (4) The land use structure in Wenjiang District has gradually approached a reasonable and stable tren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construction land, we must find a way to tap the potential of the connotation of land use, and to combine the extension expansion with the displacement of other places.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宇苗子;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桂芳;黄河中下游过渡区近20年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曹敏;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于开芹;泰安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陈峰云;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望洋;温江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6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8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10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37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237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