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及市民化程度测度——以上海市农民工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20 20:01
【摘要】:由于户籍制度等原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依旧停留在"候鸟式"迁移阶段,没有真正实现市民化。测度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并研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基于上海市1 184份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测算了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探讨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工总体处在半市民化状态,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略高于老一代农民工,其市民化程度分别为52.38和51.40。极低市民化状态农民工占比较低,仅为0.08%;较高市民化状态农民工占比较高,达54.48%;完全市民化状态的比例偏低,为1.69%。经济状况和基本素质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可能,心理认知和社会接纳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障碍因素。基于此,提出了提升农民工基本素质、消除就业歧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等政策建议。
[Abstract]:Because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migr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China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migration of birds, without the realization of citizenship. It is helpful to pla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by measuring the degree of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studying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1 184 migrant workers in Shanghai,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index system to construct the urbanization index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calculates the degree of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nd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in Shanghai. The results show that migrant workers are in a semi-municipal state, whil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old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degree of urbanization is 52.38 and 51.40 respectively. The proportion of peasant workers in the extremely low citizen status is relatively low, only 0.08; in the higher citizen state, the proportion is higher, reaching 54.48;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mplete citizen status is low, which is 1.69. Th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basic quality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Psychological cognition and social acceptance are the important obstacles to the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basic qu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eliminating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5JZD0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3200)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岗位计划(TP2015023)~~
【分类号】:F32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与政府职责[J];理论与改革;2005年02期

2 许帅丹;陈蕾如;朱鹤;;中国农民工市民化道路探索[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8期

3 刘海军;葛莉;孙福胜;;新时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2年06期

4 艾春香;;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出路[J];管理观察;2013年31期

5 张保霞;;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3年06期

6 范维;;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年04期

7 黄妮;税光辉;;浅析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J];商;2014年04期

8 吴萌;;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4年03期

9 ;“农民工市民化”文件起草完毕[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3年04期

10 何晓红;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侯云春;韩俊;蒋省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财政政策[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10)[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省政协常委 王金洲;农民工市民化的新思路[N];河北日报;2014年

2 本报评论员 梅松武;农民工市民化“难”在哪里[N];四川日报;2014年

3 共青团长沙市委 徐彬洋;有效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探讨[N];湖南日报;2014年

4 记者 张雪 亢舒;农民工市民化仍是重点和难点[N];经济日报;2014年

5 黄红 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教授;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创新[N];新华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董克伟;研究机构勾画农民工市民化战略轮廓[N];中国改革报;2010年

7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申兵;“十二五”时期如何促进农民工市民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8 记者 王晔君;公共成本成农民工市民化最大障碍[N];北京商报;2013年

9 记者 张中宝;多名政协委员呼吁:建立制度促农民工市民化[N];海南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孙兴伟;为农民工市民化助力[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宝旭;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私人成本收益及其城镇化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周小刚;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马金龙;回族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合翠;安徽省农民工市民化公共成本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2 于玲研;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陈平;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朱蓉;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5 李超;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戚颖颖;特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分析和分层观察[D];复旦大学;2014年

7 王栋;新发展主义视阈下的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选择[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瑞;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闫旭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翟高媛;基于利益博弈政策实验方法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842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2842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