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Abstract]:Food issue concerns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uch a big country as China, which has insufficient arable land and water resources per capita, a weak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e and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1.3 bill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ound grain reserve system and the proper management of grain reserves will ensure national food secur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lement macro-control of grain, to balance grain supply, to ensure social stability an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Xiamen Grain purchase and Marketing Co., Lt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ompany),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cal grain reserves in Xiamen, is chos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mpany,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the main analysis tools of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trend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grain purchasing and marketing enterprises at home and abroad.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idea and logical frame of the thesis; Secondly, it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business structure and main economic indicators of the company, and analyzes the macro environment of the company's industry, such as politics, law, economy, social culture and technology by using PEST metho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ndustry situation of grain reserve management industry and the market situation of the region in which the company is located, 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company's own storage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technical resources, reputation resources and corporate culture resour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sources analysis. Thirdly, we use SWOT theory to analyze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company itself,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that the company faces outside, and combine them into four strategic options: growth, twist, diversification and defense. Through quantitative strategic planning matrix QSPM analysis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company's actual conditions, conducive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ompany's growth strategy;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mpany vision, mission, guiding ideology and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compan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formulates the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specific safeguard measures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any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mpany vision, the missi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company that matches the growth strategy of the company. To ensure that the company's development strategy landing, achieve the desired objectives.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mpany can provide a model of strategic development for many state-owned grain purchasing and marketing enterprises with regional distribution, which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guiding significance.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2;F3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鸿阶;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证分析[J];福建改革;2000年09期
2 李大守;浅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若干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1年09期
3 马吉良;上市公司资产置换透视[J];群众;1998年07期
4 王彪,张建成;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对江苏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建议与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1999年01期
5 刘大可,朱春燕;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冷思考[J];中国工商;1999年03期
6 王章明;;资产重组与上市公司的持续发展——从宁波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及效果看重组的要点[J];宁波经济;1999年09期
7 张高丽,霍伟东;新疆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0年03期
8 ;福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路径选择[J];福建改革;2000年12期
9 谢华;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几个会计问题的再认识[J];经济与管理;2000年02期
10 李志鹏;新准则、新制度的实施对上市公司资产评估工作的影响[J];交通财会;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长江;赵宇恒;;ST公司生命轨迹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2 郑敏;;地勘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探讨[A];全国地勘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研讨交流文集[C];2004年
3 姚禄仕;李胜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蔡红艳;韩立岩;;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行业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2卷第3期(总第7期)[C];2003年
5 王福胜;孙逊;杜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曹文;;上市公司重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王卓;;加速上市公司重组是东北当务之急[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高雷;何少华;黄志忠;;公司治理与掏空[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4期(总第22期)[C];2006年
9 项先权;;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保护[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中国公司如何在境外上市[A];陕西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4年经济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澄清媒体报道[N];中国证券报;2002年
2 记者 胡作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 浙江出台监管新规[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ST国嘉出售三公司资产[N];证券日报;2003年
4 小川;创兴科技股东大会因故取消[N];证券日报;2004年
5 潘青山;监管机制将加严上市公司更改募集资金投向难了[N];中国汽车报;2005年
6 记者 蔡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多“短视”[N];国际金融报;2004年
7 记者 杜海涛;长城公司资产处置取得进展[N];人民日报;2001年
8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 王国刚;规范法人权益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N];上海证券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耿飞;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年底加速[N];证券时报;2005年
10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行为指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方红;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郑杲娉;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兼任高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分析[D];清华大学;2012年
4 马军生;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和市场价值[D];复旦大学;2007年
5 卢海;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整体置换会计与监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梁松;基于公司控制能力的公司绩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袁继国;风险投资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祝玉斌;中国综合类证券公司业务结构动态形成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9 洪卫青;基于终极控制人特征的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10 赵迎琳;企业上市:从控制均衡到市场均衡的制度变迁[D];西北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丹纯;国有股权比重对公司绩效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杜聪;上市住宅类房地产公司ROE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郭燕青;基于财务视角的ST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王娟;郑州延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治理模式案例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董晓瑜;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沈佳祺;中国可转债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7 赵艳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资产外部监督机制探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8 陈柏春;上市公司对外提供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9 陈焕奕;广业公司上市关键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侯玉娇;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绩效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667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366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