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12-07 08:43
【摘要】:为了明确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变化的特征,分析不同因素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影响的大小,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稳定和加快农机总动力增长。针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的复杂性与非线性的特点,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对1986-2013年农机总动力增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层次、多尺度分解,得到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趋势量,并采用集对分析理论分析农机总动力增长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与其相对应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度,进而计算得到各影响因素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的综合影响率。结果表明,政府投入、劳均(每个劳动力)播种面积、燃料价格指数、粮食单产、非农产业的发展和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的综合影响率分别为23.89%、23.73%、23.67%、7.13%、7.41%和14.17%,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劳均产值、机械化农具价格指数、初中文化以上农村劳动力比例4个影响因素对农机总动力增长波动不产生影响,只对增长趋势量有影响。该研究成果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制定提供了参考。
[Abstract]: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total power growt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fluctuation of the total power growt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hen takes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abilize and accelerate the total power growt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and nonlinearity of the fluctuation of the total power growt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used to decompose the total power growt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1986 to 2013. The components and trend quantities of each eigenmode function are obtained,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mponents of each eigenmode function of total dynamic growt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the corresponding factors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set pair analysis theory. Furthermore,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rate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the fluctuation of the total power growt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rates of the government input, the seeding area per labor force, the fuel price index, the grain yield, the development of non-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number of employees in the primary industry on the fluctuation of the total dynamic growt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re 23.89, respectively. 23.730.23.677.13% and 14.17%, the per capita net income of farmers, the average output value of agricultural workers, the price index of mechanized farm implements, The ratio of rural labor force above ju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had no effect on the fluctuation of the total dynamic growth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but only on the growth trend.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adjustment and for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policy.
【作者单位】: 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05056)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QC2011C045)
【分类号】:F3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戴立勋;魏宏安;;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0年04期

2 张金萍;丁志宏;;基于集对分析的泾河河川径流多时间尺度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3 杨敏丽,白人朴;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影响因素关系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4年06期

4 朱兵;王文圣;王红芳;李跃清;;集对分析中差异不确定系数i的探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绵斌;谭忠富;丁亚伟;李晓军;;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发电投资决策模型[J];电网技术;2009年20期

2 罗乔军;何琳;;广东省节约型水稻机械的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装备;2009年11期

3 何政道;何瑞银;;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其影响因素的时间序列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中国农机化;2010年01期

4 张锋伟;赵武云;黄晓鹏;李彦晶;戴飞;冯永忠;;甘肃省农用大中型拖拉机需求量预测模型及时效分析[J];中国农机化;2010年02期

5 沈竞;王浩;任静;;江苏省农业机械化影响因子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2期

6 胡拥军;;农村劳动力流转、粮食商品化程度对粮食主产区农户的农机购置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全国587户粮农数据[J];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01期

7 汤静静;王文圣;万阳;师义成;;降雨相似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法[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宋占岭;王锐;吕涛;王忠武;;基于集对分析三角模糊数的火炮发射阵地选择[J];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22期

9 张春英;梁瑞涛;刘璐;;集对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强;刘合光;刘忠涛;;国内外关于农机需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瑞林;刘亚飞;王景顺;毛光志;刘彦珍;崔瑞峰;;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品种区域试验同异分析方法[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张宗毅;周曙东;曹光乔;王家忠;;我国中长期农机购置补贴需求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姝宇;中国农业机械化制度变迁及政策评价[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吉权;BP神经网络的理论及其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3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丁志宏;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系统径流特征及供水风险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赵春霞;人水和谐博弈理论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安相华;大型空分设备关键部机质量的多尺度智能化协同化控制理论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7 邬长城;安全管理体系质量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8 林进添;天然异龄林资产评估技术改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9 魏晋;成都平原人地系统协同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曹连海;基于水足迹理论的灌区农业节水潜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蔡良玫;福建省植保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效果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张瑞;湘江干流长株潭城市群水资源安全配置模型优化与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何政道;基于时间序列的江苏省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王兆烨;淮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6 彭江鸿;区域水资源危机产生及其风险评价[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钱生越;南京市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陈复兴;甘肃省大中型拖拉机需求量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9 李铭洋;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评标模型及算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10 唐言明;城市洪水风险评价与防洪方案优选的集对分析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红霞;李存军;朱兵;丁晶;;基于集对分析法的生态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方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6年06期

2 白人朴;我国农机化作业水平的统计误差分析[J];现代农业装备;2005年Z2期

3 王洪光,王国平;集对分析用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J];干旱环境监测;2002年03期

4 王秀杰;练继建;;近43年黄河上游来水来沙变化特点[J];干旱区研究;2008年03期

5 刘天龙;杨青;秦榕;何亚平;刘蕊;;新疆叶尔羌河源流区气候暖湿化与径流的响应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9期

6 刘登伟;延军平;;秦岭南北径流变化特征对比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1期

7 冯平;丁志宏;韩瑞光;;基于EMD的洮河年径流量变化多时间尺度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12期

8 沈雪峰;艾成;;新疆玛纳斯河径流时间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9 傅宾忠;农机化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4年05期

10 王红芳;王素芳;王文圣;丁晶;;基于集对原理的年径流状态时序变化特性分析[J];海河水利;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颖丰;洮河干流径流变化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科j;关于广东省农机总动力需求发展预测的探讨[J];预测;1988年03期

2 王新龙;安徽省农机总动力及结构预测[J];预测;1988年04期

3 曹玉佩;;柴油机节能三妙招[J];农机市场;2010年08期

4 孙云鹏;;1978年以来中国农机总动力时空差异和结构变化分析[J];农机化研究;2011年05期

5 ;农机总动力超10亿千瓦[J];中国农机监理;2013年07期

6 刘玉静;李成华;杨升明;;辽宁省农机总动力组合预测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7年05期

7 李红;李坚;;农机总动力发展预测实证分析[J];经济视角(下);2008年07期

8 ;今年以来全国农机总动力同比增长4.8%[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年12期

9 ;2011年上半年全国农机总动力增长2.33%[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1年04期

10 胡新治,王文章;谈河南农机化发展速度[J];农村机械化;199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鞠金艳;王金武;王金峰;;2009~2015年黑龙江省农机总动力定量预测[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陈磊;;常德农机在改革开放中前进[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李治锋;佳县农机总动力逾10万千瓦[N];榆林日报;2012年

2 首席记者 魏贵富;全省新增农机总动力78万千瓦[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3 张健 梁健;泾阳农机总动力增长12%[N];咸阳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朱志升 通讯员 吾甫力·喀斯木;地区农机总动力达123.15万千瓦[N];阿克苏日报;2007年

5 记者 王维超 通讯员 曾宏忠;今年我市农机总动力将达333万千瓦[N];常德日报;2006年

6 记者 罗华国;山东2010年农机总动力将达到1亿千瓦[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记者 胡蓉邋通讯员 胡金花;全市农机总动力将达380万千瓦[N];常德日报;2008年

8 记者 胡彦殊;农机总动力今年将达3110万千瓦[N];四川日报;2010年

9 记者 韦良俊;我区农机总动力达45.9万千瓦[N];阿勒泰日报;2008年

10 薄立杰、杨铁良;我市农机总动力增长44倍[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文芳;湖南省农业机械化现状及预测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66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366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1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