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恩施州烟农队伍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9-01-25 09:13
【摘要】:恩施州烟草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湖北省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但是,现如今恩施州烟草业正面临着烟农队伍不断流失与老龄化程度加剧的现状。由于劳动量大,生产成本过高,种烟收入与外出务工收入相比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化技术服务水平跟不上等种种原因,导致现代的年轻人放弃种烟,恩施州烟农队伍的稳定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此背景下,本文进行了深入调查与分析,力图找出影响恩施州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本文以劳动力转移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目前农业收入过低,农民选择外出务工,造成了大量的劳动力转移,这为研究恩施州烟农队伍流失的现状提供了理论依据。除此之外,国内外学者还研究了农业支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烟草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本文提供了不少借鉴。文本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影响烟农队伍稳定因素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宏观层面,通过计量分析,试图研究目前影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原因;中观层面,对恩施州各县市烟农进行问卷调查,统计进年来种植烟叶的各项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目前恩施州队伍是否可持续发展;微观层面,对具有典型特点的烟农进行上户调查,访问详细情况,了解不同年龄段烟农的种植基本情况,包括种植的投入与收入,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希望得到的帮助。针对以上的分析结果,文本得出以下结论:稳定恩施州烟农队伍是可行的,只要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扩大烟农的经营规模,提供更好的专业化服务,对烟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补贴,降低烟农投入成本,同时提高烟叶收购价格,增加烟农种植烟叶的纯收益,就一定能扭转烟农队伍流失和老年化的趋势,以保障恩施州烟农队伍的稳定性,促进恩施州烟草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he tobacco industry in Enshi prefecture occupies an irreplaceable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ocal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has become the largest tobacco production base in Hubei Province. But now the tobacco industry in Enshi is facing the situation of the continuous loss of tobacco farmers and the aggravation of aging. Because of the large amount of labor, the high production cost, the low income from tobacco planting and the low income of migrant workers, and the fact that the level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pecialized technical services has not kept pace with other factors, modern young people have given up growing cigarettes. The stability of the tobacco farmers in Enshi Prefecture has been seriously threatened.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carries on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the analysis, tries to find out the factor which affects the Enshi county tobacco farmer troop st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abor force transfer, which holds that agricultural income is too low and farmers choose to go out to work, which results in a large amount of labor force transfer,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oss of tobacco farmers in Enshi Prefecture. In addition,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also studied the agricultural support theor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the tobacco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has obtaine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has provided a lot of reference for this article.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stability of tobacco farmer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t macro, meso and micro levels. At the macro level, through econometric analys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 to cities; At the middle level, the tobacco farmers in the counties and cities of Enshi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the data of tobacco planting in recent years were counted,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shi county was analyzed through the data. At the micro level, the tobacco farmers with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details were interviewed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planting situation of tobacco farmers of different ages, including the input and income of planting,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cess of planting and the help they hoped to get.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the text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it is feasible to stabilize the tobacco farmers in Enshi Prefecture, as long as a reasonable land transfer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scale of management of tobacco farmers is expanded, and better specialized services are provided. By subsidizing every link in the process of tobacco, reducing the input cost of tobacco farmers, raising the purchase price of tobacco leaves and increasing the net income of tobacco growers, the trend of loss and aging of tobacco farmers will be reversed.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tobacco farmers in Enshi Prefecture,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bacco industry in Enshi Prefecture.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6.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永旭;陈方林;蒋玉梅;曾忠旭;张远旭;夏海乾;;烟叶有机生产与常规生产的效益比较[J];贵州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2 ;许昌县召开会议座谈烟叶生产管理责任制[J];中国烟草;1980年02期

3 郑连塘;烟叶生产的喜和忧[J];老区建设;1989年07期

4 ;1998年世界烟叶生产、消费、贸易和储存[J];世界农业;1999年02期

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关于加强棉花、烟叶收购工作的指示[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8年26期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棉花、烟叶收购工作的指示[J];江西政报;1958年17期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棉花、烟叶收购工作的指示[J];山西政报;1958年26期

8 吴志雄;;多种经营的烟叶协会[J];中国合作经济;2007年08期

9 张国华;吉贵峰;;促进渑池县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1期

10 张铁鹰;世界烟叶产销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农业;198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远;;商丘烟叶可持续发展分析[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左东升;李志远;;商丘市烟叶可持续发展浅析[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6年论文集(下)[C];2007年

3 杜修智;汤德康;张华;;对提高烟叶可用性的探讨[A];中南片2003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振海;许广恺;;当前烟叶单产偏低的原因暨对策[A];中南片2003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振海;许广恺;;平顶山烟区自然条件与烟叶栽培技术浅析[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京民;;实现河南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6年论文集(下)[C];2007年

7 文建功;刘海;魏子建;;烟叶适度规模种植的成效、问题及对策[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6年论文集(下)[C];2007年

8 陈健;;中、巴烟叶等级差异分析及巴西烟叶的偏好性选择[A];上海市烟草系统2012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工程技术类)[C];2011年

9 周利勤;陈金红;;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稳定发展与维护烟农利益的思考[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国交;常远程;贾苗;;对南阳烟叶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游涛 通讯员 杨俊;明年烟叶生产要突破15万担[N];常德日报;2007年

2 省委农办、省烟叶生产办公室主任 刘田喜;烟叶产业生机勃勃[N];湖北日报;2006年

3 杨树 钟存高 袁国林 王昌军;提升烟叶核心竞争力(下)[N];湖北日报;2006年

4 特约记者 王景春;烟叶灭芽淋抹器申请国家专利[N];农资导报;2007年

5 何晓姝;乐安切实做好烟叶收购综治安全工作[N];抚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郝敏;我市烟叶收购总量首次突破70万担[N];洛阳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魏新梅 特约记者 宋光辉;“烟叶王国”再度“发威”[N];经理日报;2009年

8 驻巴西使馆经商处;巴西烟叶大丰收[N];国际商报;2002年

9 本刊记者 乔夫;今年烟叶关键词:稳定[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10 欧阳慈安 高志强;创新烟叶生产管理组织形式[N];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武丽;烤烟钼素营养作用机理及生产应用[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钟术龄;中国烟叶产业链组织模式评价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彭黔荣;烟叶的化学成分与烟叶质量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D];四川大学;2004年

4 陈宝森;烟叶生产成本与烟农增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王现军;烟叶专卖品的市场化改革及政策调整取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宗浩;云南大理特色优质烤烟品质差异化及区划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关广晟;烟草镁吸收积累规律与调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春;南阳市烟叶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建峰;不同钾效率烟草的农艺性状和钾代谢基因表达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董淑君;烟叶分割烘烤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张锡鹏;基于SWOT的宁化县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5 朱德斌;钾肥施用方式对文山烤烟产质量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耿富卿;不同碳氮比对有机肥发酵效果影响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7 张慎;邵阳地区上部烟叶提质调控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理;贵州黔西南生态烟叶栽培体系推广[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9 文锦涛;氮素营养调控技术对烟叶可用性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10 李春亮;泰宁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149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4149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