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农户生计资产与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效应的动态响应——以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为例

发布时间:2019-01-25 21:40
【摘要】:研究目的:基于成都市2013年和2015年的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创新实践地区农户生计资产与耕地保护补偿政策效应的动态响应关系。研究方法:组合赋权法,TOPSIS综合评价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卡尔曼滤波调整。研究结果:(1)2013—2015年,成都市受访农户的生计资产总值略有提升,除人力资产和自然资产外,其他资产均在增加;随着耕地保护基金政策的实施,成都市农户农业种植及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增加。(2)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政策效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农户家庭金融资产流动,其中家庭人力资产、金融资产和自然资产丰裕度是影响农业经营户感知补偿政策效应的主要指标,促使兼业经营户政策效应变化的主要资产是人力资产和金融资产,心理素质水平提高则驱动非农经营户对补偿政策成效的评价变化。研究结论:建议积极实践政府主导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多元补偿策略,规范指导下一阶段补偿政策的实施。
[Abstract]:Objective: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household households in Chengdu in 2013 and 2015, the dynamic respons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rmers' livelihood assets and the compensation policy effect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n innovative practice areas was analyzed. Research methods: combined weighting method, TOPSI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model, Kalman filter adjustmen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from 2013 to 2015, the total livelihood assets of farmers surveyed in Chengdu increased slightly, except for human assets and natural asset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fund policy,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in Chengdu to plant agriculture and improve farm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increased. (2)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the change of policy effect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fund in Chengdu is the financial assets flow of household households. Among them, family human assets, financial assets and natural assets abundance are the main indicators that affect the perceived compensation policy effect of agricultural operators, and the main assets that promote the change of policy effect are human assets and financial assets. The improvement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will drive non-agricultural operator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pensation policy. Conclusi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multivariate compensation strategy which combines government leading and market transaction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ensation policy in the next stage should be standardized.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19,7157309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RW013) 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学科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课题
【分类号】:F323.211;F32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红玲;把握宏观经济全局——从建部以来有关政策的制定看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趋势[J];中国土地;2000年04期

2 张丽凌;耕地保护与明天的生活[J];北京房地产;2000年06期

3 姜延卫;耕地保护对策的探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成婧;;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的原因及耕地保护对策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9期

5 ;落实共同责任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解读之三[J];青海国土经略;2014年01期

6 张建华;;论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的途径[J];嘉兴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樊凌洁;;对我国耕地保护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华北国土资源;2014年03期

8 刘民培;朱嘉晔;颜洪平;;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保护研究①——以海南省为例[J];热带农业科学;2014年06期

9 杨十二;李尚蒲;;我国耕地保护补偿评估与“纵横模式”构建[J];广东农业科学;2014年03期

10 张裕凤,布仁吉日嘎拉;论杭锦旗黄河沿岸地区耕地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宏翔;曹阳;;云南省城镇化进程及耕地保护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2 李宗义;;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耕地保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姚萍;沈剑荣;;我国现行耕地保护的制度分析与政策建议[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王传明;梅昀;;耕地保护的对策研究——以广西柳州市为例[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5 高伟;;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王国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研究[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郑敏;;新形势下的耕地保护[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陈志刚;黄贤金;卢艳霞;周建春;;农户耕地保护补偿意愿及其影响机理研究[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9 国家土地管理局耕地保护调研小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耕地保护治本之策[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毕芳英;王秀兰;;加强耕地保护 确保粮食安全[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昌俊;“荒就荒了”道出耕地保护孱弱[N];粮油市场报;2014年

2 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加强耕地保护 促进持续发展[N];黑龙江日报;2007年

3 陈晓军 王锋;国家检查组检查我省耕地保护情况全省九成多基本农田档案资料齐全[N];甘肃日报;2008年

4 记者 唐广生 通讯员 韦玲;广西耕地保护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N];广西日报;2009年

5 四川省大竹县政协 张天红;农村耕地保护的症与解[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杨新;西亭细化村级耕保考核办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7 通讯员 李勇;多措并举保护耕地资源[N];三峡日报;2009年

8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研究员 郧文聚;挤掉耕保责任“真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胡红玲;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N];宝鸡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毕小曼 田春华 祝桂峰;保资源也是保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良祥;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与补偿基金规模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薛凤蕊;我国农地确权对耕地保护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婉菲;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程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2 肖泽干;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行为选择及其激励机制[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3 罗平;彭州市耕地保护中的农民主体缺位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周玲;耕地保护中的农民参与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5 周静;河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高超;东莞市南城区居民耕地保护意识及支付意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庄皓雯;基于粮食安全的山东省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胡娟;非粮食主产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田亮;耕地保护中的农户“门槛收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10 王歌;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415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415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4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