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贫困影响评估:一个初步框架——以沙县小吃就业创业培训为例
[Abstract]:Poverty impact assessment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cision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poverty impact assessment framework of labor force transfer training project, which includes input, activity, output, direct impact and final impact, and takes snack training in Shaxian Coun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key variables of each link. It reveals the logical chain of the influence of poverty. The study found that without special measures, public training resources are always the first to benefit those with relatively good conditions, and the poor are vulnerable to crowding out or marginalizing them. Promoting and standardizing poverty impact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hand in effectively pushing forward poverty relief projects.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减贫与发展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财政招标项目“扶贫项目影响评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精准扶贫的科学体系设计与研究”(项目批准号:71541039)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323.6;F27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陆汉文;岳要鹏;;扶贫项目影响评估的核心问题与逻辑框架[J];当代农村财经;2016年05期
2 王晓毅;张浩;占少华;荀丽丽;;发展中的贫困与贫困影响评价[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3 施国庆,董铭;投资项目社会评价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汉文;杨永伟;;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贫困影响评估:一个初步框架——以沙县小吃就业创业培训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2 王晓毅;张倩;荀丽丽;张浩;;贫困影响评价与资源利用——以草原奖补政策和土地流转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3 赵利生;魏冰;;新疆牧民定居工程的自我评估、适应性和完善路径——基于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社区的调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4 覃志敏;李晓娅;;扶贫移民搬迁项目社会影响:分析框架和作用机制——以桂西南T县非农安置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年16期
5 陆汉文;岳要鹏;;扶贫项目影响评估的核心问题与逻辑框架[J];当代农村财经;2016年05期
6 谢勇才;丁建定;;从生存型救助到发展型救助: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困境与完善路径[J];中国软科学;2015年11期
7 张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贫困影响评价——以内蒙古阿拉善盟左旗为例[J];学海;2015年06期
8 孙钰;王坤岩;姚晓东;;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效益评价[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05期
9 李超云;卞炳乾;朱启彬;;我国水电项目的社会评价方法和经验[J];水力发电;2015年09期
10 祝明;孙舟;唐丽霞;于乐荣;;灾害社会影响评估基本框架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5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毅;张浩;占少华;荀丽丽;;发展中的贫困与贫困影响评价[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陈宗胜;沈扬扬;周云波;;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绝对与相对变动——兼论相对贫困线的设定[J];管理世界;2013年01期
3 李炳炎;王冲;;包容性增长:基于相对贫困视角下的探析[J];探索;2012年06期
4 顾昕;;贫困度量的国际探索与中国贫困线的确定[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5 黄承伟;王小林;徐丽萍;;贫困脆弱性: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8期
6 王晓毅;;干旱下的牧民生计——兴安盟白音哈嘎屯调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金莲;李小军;;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评估[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S1期
8 汪三贵;Albert Park;Shubham Chaudhuri;Gaurav Datt;;中国新时期农村扶贫与村级贫困瞄准[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9 李小云,张雪梅,唐丽霞;我国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瞄准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陈绍军,施国庆;中国非自愿移民的贫困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怀忠;提高认识 强化组织 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J];乡镇经济;2001年02期
2 范小玉;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为7.74%[J];调研世界;2001年06期
3 李玉山;;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J];学理论;2002年06期
4 薛国琴;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关系[J];农业经济;2002年03期
5 韩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2年05期
6 肖立新;新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7 孟文,王健;山东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势及思路[J];发展论坛;2002年09期
8 游鹄;云关乡农民增收与富余劳动力转移刍议[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03期
9 周广森;抓好五大工程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J];苏南乡镇企业;2002年03期
10 陆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时间特征[J];经济论坛;2002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昭文;;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现状和推进措施[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姜春华;;对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泽敏;杨晓红;;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式及其效果分析[A];坚持科学发展观 推进自主创新 促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国炳;黄大学;;湖北省农办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及解决途径[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李勋来;;制度变迁及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秀芝;尹继东;;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江西的实证[A];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协作联谊会暨“区域经济合作与互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郭朝晖;陈琳;;基于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农村教育发展思考[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文明;;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研究[A];湖南省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永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流向及特点[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10 张随榜;李博;张之峰;;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与农民工组织管理[A];陕西省农业科技与人才开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红萱 孙昂;江苏发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券[N];中国财经报;2006年
2 田逢春;去年云南省600余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实习生 董瑶 本报记者 代乐;我省去年转移培训12.7万农村劳动力[N];贵州日报;2006年
4 张晓红;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协会成立[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5 省十届人大代表 彭曼君;推进贫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N];湖南日报;2007年
6 崔传义;为什么要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N];人民日报;2006年
7 记者 任平;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质的飞跃[N];山西科技报;2006年
8 郭雄伟;我市扶贫开发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始[N];商洛日报;2007年
9 谷嫦瑜;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大技能型转变力度[N];渭南日报;2007年
10 田逢春;全省600余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N];云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许晓红;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国强;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马华泉;城市化中教育投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5 申鹏;基于中国人口转变视野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松;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8 程名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许昆鹏;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马红梅;贵州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资本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许碧;贵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谢希俐;基于网络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4 赵欣;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生态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总;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薛从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财政作用[D];四川大学;2006年
7 张成玉;社会资本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地位和作用[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8 陈琳;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魏晓柳;新疆少数民族劳动力转移及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薛锋;江苏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415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415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