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CO模型的农业科研人员服务模式研究
【图文】:
统模型有很多相似之处,技术元素、科技工作者、待转化成果、推广机构、农企农户等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循环。现以ECO模型为基础,搭建了农业科研人员服务模式,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其服务能力发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升科研人员服务能力、质量的建议,旨在突破服务瓶颈,破解服务难题,提高服务质量。1基于ECO模型的农业科研人员服务模式分析由图1可知,农业科研人员服务模式同生态系统模型有相似之处,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机质、消费者、分解者、无机质、阳光、O2、CO2等均可以在科研人员服务模式中找到对应的要素,,且各要素之间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循环,完整呈现了农业科研人员服务三农发展的主要模式。图1基于ECO模型的农业科研人员服务模式Fig.1ServicepatternofagriculturalscientificresearchersbasedonECOmodel1.1模式中各对应要素分析农业科研人员服务模式中各要素分别对应生态系统模型中要素为:技术元素/无机质、政策导向/阳光、农业科研人员/生产者、待转化成果/有机质、推广机构/消费者、农企农户/分解者、效益/CO2、可直接利用成果/O2,八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1.2农业科研人员服务模式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作为科技成果的生产者,其服务农业生产的方式主要有2种,分别为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直接服务主要是指农业科研人员通过承担科技特派员项目派驻乡镇或进行科技下乡,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等方式直接对接农企农户进行服务,该服务方式优点是简单直接,农业科研人员可以直接对接农企农户等分解者,倾听其
图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Fig.2Modelof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inagriculture足,后者能力不够。当前,我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来自政府资助,研发活动较少,甚至不与市尝产业挂钩。立项时研发目标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结题时专家组亦较少考虑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更多的单纯从学术角度对技术指标和成果产出进行评价,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现状普遍存在。在此种资助模式和评价体制下,科研人员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和意愿不强,除非承担与企业直接合作的横向课题,较少主动进行成果转化。另外,我国农业企业发展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情况,而不注重自身研发能力提升,这导致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与技术创新和成果产出与转化的主题定位目标相距甚远。企业自主进行科技研发,心有余而力不足已成常态。1.3.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方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主要还是依靠自上而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市场机制下专业化服务型中介队伍尚不健全。目前我国具有国家、盛市、县、乡5个不同等级的农技推广体系,它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浪潮中弊端凸显,但基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具有的的公益性、基础性及地域性等特点,仅仅依靠市场调节较难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故该体系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发挥了独特且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科技市场作为连接成果产出方和需求侧之间的市场化沟通传递机构,对科技成果在信息、资源配置、价格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是实现其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尽管我国一
【作者单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基地建设与管理中心;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资助项目(Y201636290) 温州市哲科规课题重点资助项目(16wsk198)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公益性软科学资助项目(R20160011) 温州市公益性科技计划资助项目(R20140138)
【分类号】:F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智健飞,杨兰伟,胡春芳;农业科研人员的信息素养能力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年03期
2 杨选科;蒋永清;;关于调动农业科研人员积极性的认识和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7期
3 罗长寿;周丽英;;基于著者同被引的农业科研人员科技需求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10期
4 薛娇;;水稻——让饥饿远离我们[J];中国科技奖励;2005年12期
5 ;卷首语[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9年01期
6 谷端银;;农业科研人员必须走进企业[J];中国农资;2009年08期
7 钱勇;;农业科研人员的使命是什么[J];中国家禽;2009年05期
8 陈秀兰;何勇;曾维忠;;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的意愿研究——基于四川省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0年02期
9 陈秀兰;何勇;曾维忠;;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行为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12期
10 龙晓波;谈放鸣;;农业科研人员与农业科技档案关系的探讨[J];湖南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康涛;彭泉开;康松;;试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2 巩毅刚;付艳;张明岩;赵华;刘洪霞;王菁菁;毕文胜;;多措并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林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问题探讨[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骆颖俊;曾倩;成春;陈继顺;;对昆明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式的探讨与思考[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孙娅范;余海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6 程水源;王世强;;新的历史时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约因子分析[A];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3年
7 马同富;;关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思路的探讨[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8 施宏伟;索利娜;;基于服务创新网络的城乡统筹与陕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9 陈世昌;陈庆;;我国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有效途径——兼谈农村技术市场培育和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孟凡博;孙英玲;;辽宁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分析与评价——基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调研[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玉琪;既成羁绊 何不改之[N];农民日报;2011年
2 张显峰;袁隆平没来,记者走了[N];科技日报;2005年
3 贺根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七年开发七千多项新品[N];农民日报;2007年
4 首席记者 刘作明;发布10项农业科技成果[N];鞍山日报 ;2009年
5 记者 赵婵莉 见习记者 高宇婷;我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农增收超30亿元[N];华兴时报;2010年
6 记者 张鑫;经费不足成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首因[N];陕西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吴晋娜;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面临“三道坎”[N];科技日报;2013年
8 记者 姜慧仁;我市表彰奖励荣获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两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N];平凉日报;2013年
9 记者 邵涌河;2013赤峰·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隆重开幕[N];赤峰日报;2013年
10 龙新;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建成试运行[N];农民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薛庆林;我国区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与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3 叶良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盛国辉;吉林省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秀兰;农业科研人员技术推广行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永;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张艳华;公共产品视角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赵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玉兵;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机制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6 介百梅;我国地方农业高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7 丁军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赵玉洁;天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赵敏;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李淑颖;农业科技成果资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61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2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