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桥梁连陆对海岛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朱家尖岛为例

发布时间:2019-09-30 21:00
【摘要】:交通条件严重制约和限制海岛的发展,连陆跨海大桥的建设使得海岛与陆地紧密相连,特别是旅游型海岛经济发展提速,大桥建设对海岛土地利用的影响尚不明确。以朱家尖岛为例,依据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时间节点以及遥感影像的可获得性,选取近26 a的5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人机交互式遥感解译。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揭示土地利用演变过程,探索跨海大桥建成前后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1990—2015年,陆地总面积增加694 hm~2;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948 hm~2(增加521%),耕地面积减少736 hm~2(减少37%)。(2)海岛土地利用变化对桥梁连陆的响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连陆前,土地利用动态度先减小后变大;连陆工程建成后,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大。(3)连陆桥梁的建设直接改变了海岛与陆地之间物质和能量的流通方式,从而间接影响海岛的土地利用格局。
【图文】:

影像,朱家尖岛,位置


芴ǚ缬跋欤噙昶骄夥鈇略嘉?6℃,年降水量为1200~2000mm。该岛属于丘陵和海积平原地貌,南部和东部地势较高,北部、西部较低。岛上常住人口为3.4万人,随着舟山跨海大桥的逐步建成,岛上游客接待量快速增加。在海岛旅游快速发展过程中,海岛土地利用变化强烈。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与处理以Landsat-TM影像作为主要遥感数据源,分辨率为30m,覆盖研究区范围的影像轨道号为117/39。考虑到金塘大桥的建成实现了朱家尖岛与大陆的直接连通、朱家尖海峡大桥将舟山本岛与朱家尖岛连通以及其余桥梁的通车时间(图1)。图1朱家尖岛位置示意Fig.1LocationmapoftheZhujiajianIsland

朱家尖岛,土地利用类型


嘈呵帕褐鸩浇ǔ傻挠跋煸?强阶段(表1)。由于逐步完成连岛工程,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人为建设活动增加。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40%,耕地面积减少9%,围海面积为233hm2。在这个时期,建设主要占用耕地,使得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围海造陆增加了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2010—2015年为桥梁连陆影响进一步增强阶段(表1)。建设用地面积增加30%,耕地面积转移11%。在这一时段,围海程度增强,海域面积减少356hm2,耕地面积减少120hm2。桥梁连陆工程完成之后,其对朱家尖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增加。图21990—2015年朱家尖岛土地利用类型分布Fig.2LandusetypedistributionoftheZhujiajianIslandfrom1990to20153.3土地利用动态度由表2可知,不同土地类型动态度变化曲线存在差异。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逐渐减小且趋于平稳,土地利用动态度在1990—2000年最大,为7.2%,这是因为这个阶段岛内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占用大量耕地。随着耕地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耕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逐渐变校随着连陆跨海大桥的逐步通车,建设用地动态度逐步增加。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呈先减小再增加的变化趋势,,2000—2005年间土地变化最为缓慢,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仅为6.3%,1990—2000年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最大,达到26.1%。建设用地的变化能够较好地体现连岛桥梁建设不同阶段土地利用变化特征。3.4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主要分为自然和社会经济2个部分。其中,自然驱动因子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和土壤等方面,在较长时间尺度上起到控制作用。在短时间尺度上社会经济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基于朱家尖岛对应时间序列的社会经济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505012-4)
【分类号】: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勇;李阳兵;应弘;;渝宜高速(重庆段)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及景观格局的响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9期

2 周彬;赵宽;钟林生;陈田;虞虎;;舟山群岛生态系统健康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生态学报;2015年10期

3 李俊峰;高凌宇;焦华富;;上海城市跨黄浦江扩展的空间组织过程及模式[J];经济地理;2015年04期

4 周彬;钟林生;陈田;周睿;;基于变权模型的舟山群岛生态安全预警[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6期

5 汤茜;丁圣彦;;多功能景观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6 吴琳娜;杨胜天;刘晓燕;罗娅;周旭;赵海根;;1976年以来北洛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J];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7 刘纪远;匡文慧;张增祥;徐新良;秦元伟;宁佳;周万村;张树文;李仁东;颜长珍;吴世新;史学正;江南;于东升;潘贤章;迟文峰;;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4年01期

8 孙东琪;陆大道;孙峰华;胡毅;王振波;;国外跨海通道建设的空间社会经济效应[J];地理研究;2013年12期

9 谢余初;巩杰;王合领;孙朋;钱大文;;绿洲城市不同道路扩展轴的景观梯度变化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2013年12期

10 乔伟峰;盛业华;方斌;王亚华;;基于转移矩阵的高度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演变信息挖掘——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军林;罗娅;彭睿文;罗旭琴;;贵州经济后发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地形分异特征[J];贵州科学;2017年04期

2 朱yN真;薛联青;;大汶河流域径流对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响应[J];人民珠江;2017年08期

3 张运清;谢作轮;李秀珍;张骞;;桥梁连陆对海岛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以朱家尖岛为例[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7年07期

4 巩垠熙;王莺;梁敏;王佩;陈思宇;;地理国情信息支撑下的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J];测绘通报;2017年07期

5 祖健;李诚固;;2003—2013年长春市工业用地置换的时空差异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6 姚子艳;张丽娟;唐世浩;李侠祥;郝甜甜;;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7年07期

7 马彩虹;贾科利;邹淑燕;石云;樊新刚;;土地转移流视角下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追踪方法探讨——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盐池县为例[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8 车冰清;陆玉麒;王毅;;江苏省城乡空间融合的形态演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年07期

9 张丽娟;姚子艳;唐世浩;李侠祥;郝甜甜;;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及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10 黄麟;郑瑜晗;肖桐;;中国县域尺度生态保护的地域分异及其适宜性[J];地理学报;2017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亮;邵景安;李阳兵;;近20a三峡库区农林地利用变化图谱特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5年02期

2 曹武星;罗飞雄;韩骥;武彩燕;象伟宁;;快速城市化地区交通主干道对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年06期

3 徐成龙;程钰;任建兰;;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安全预警测度及时空格局[J];经济地理;2014年03期

4 庄伟;廖和平;杨伟;潘卓;李涛;朱凯;;城郊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庆市长生桥镇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5 朱卫红;苗承玉;郑小军;曹光兰;王凡凡;;基于3S技术的图们江流域湿地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研究[J];生态学报;2014年06期

6 郭先华;赵千钧;崔胜辉;吝涛;李元;;丽江城市不同区域景观美学[J];生态学报;2014年07期

7 郜红娟;蔡广鹏;罗绪强;韩会庆;;基于能值分析的贵州省2000-2010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6期

8 赵宏波;马延吉;;东北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以吉林省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14年02期

9 刘文平;宇振荣;;景观服务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3年22期

10 肖韬;袁兴中;唐清华;高强;庞志研;祝慧娜;毕温凯;林同云;梁婕;江洪炜;曾光明;;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8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44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44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