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时空格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16:08
【摘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能够揭示自然条件变化状况和人类活动干扰程度。文中以松嫩高平原典型区域巴彦县为研究区,运用GIS、RS技术,采用Matlab编程,测算不同时段(1979-1991年、1991-2003年和2003-2015年)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频率和不同时点(1979年、1991年、2003年和2015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区位指数,利用半方差函数挖掘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深入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数量特征和时空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频率和地类区位指数的空间异质性由结构性因素、随机性因素引起或由二者共同作用引起,其土地利用过程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程度不同。(2)土地利用类型不是以均匀、连续的方式发生变化,而是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呈现快速和不连续的转变。水田、草地的土地利用变化速率最高,园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较高,建设用地、旱地和林地的土地利用变化速率较低。(3)研究时段内区域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频率越大,地类区位指数越小,该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相比,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图文】:

空间分布特征,变化速率,水域,土地利用类型


西北部邻近水域的林地变化速率较高;研究区全域草地变化速率均较高;研究区建设用地变化速率较高的区域位于西北部和南部;研究区西北部、南部的水域以及中部、东部靠近林地的水域变化速率相较其他地域的水域较高;研究区其他用地变化速率较为平稳(图1)。图11979-2015年研究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分布特征Figure1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singledynamicdegreeoflanduseinstudyareafrom1979to2015图21979-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频率空间分布特征Figure2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relativechangingfrequencyoflanduseinstudyareafrom1979to2015图31979-2015年研究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指数空间分布特征Figure3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locationalindexoflandusetypesinstudyareafrom1979to2015第4期王越等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时空格局研究·63·

频率空间,相对变化,土地利用,分布特征


西北部邻近水域的林地变化速率较高;研究区全域草地变化速率均较高;研究区建设用地变化速率较高的区域位于西北部和南部;研究区西北部、南部的水域以及中部、东部靠近林地的水域变化速率相较其他地域的水域较高;研究区其他用地变化速率较为平稳(图1)。图11979-2015年研究区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空间分布特征Figure1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singledynamicdegreeoflanduseinstudyareafrom1979to2015图21979-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频率空间分布特征Figure2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relativechangingfrequencyoflanduseinstudyareafrom1979to2015图31979-2015年研究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指数空间分布特征Figure3Spati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oflocationalindexoflandusetypesinstudyareafrom1979to2015第4期王越等松嫩高平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及时空格局研究·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乐;何政伟;倪忠云;蔡柯柯;高慧;;基于分形理论的汶川县震后土地利用类型变异分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0年02期

2 王娇;马克明;张育新;唐荣莉;;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社会经济特征对河流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3 宋晶瑾;刘学录;;基于多元统计的贵州喀斯特土地利用类型对枯水资源影响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4 戎慧;郑刚;彭世揆;;杭州市余杭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检测技术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2年05期

5 原菲菲;徐增让;詹卫华;鲁春霞;曹文德;茹伟娜;;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特征参量的遥感反演研究——以猫跳河流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6 ;中国荒漠化在土地利用类型方面的表现与分析[J];中国土地;1998年01期

7 陈同斌,郑袁明,陈煌,吴泓涛,周建利,罗金发,郑国砥;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砷含量特征[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8 肖飞,张百平,莫申国,罗勇,武红智,程维明;阴山中段山地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格局分析[J];山地学报;2005年02期

9 鲁海燕;张加恭;;趋向城市化成熟阶段的广州土地利用类型转换动态[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1期

10 黄万里;李虎;林广发;余珊;;尺度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的综合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高江波;李双成;;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能值及环境承载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牟雪洁;赵昕奕;;珠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地表温度关系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林皆敏;;基于GIS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关系研究——以厦门市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除多;;西藏拉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空间格局分析[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卓静;邓凤东;刘安麟;周辉;赵青兰;;延安市宝塔区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分异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与处理方法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吕利娜;郑新奇;李志建;;基于名义变量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探究[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7 韦素琼;陈健飞;;福建省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8 李团胜;;陕西省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9 尹锴;崔胜辉;赵千钧;吝涛;花利忠;李新虎;;邻接土地利用类型对厦门城郊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瑞一;重庆南川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碳运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西南大学;2016年

2 孙尚华;土壤碳、氮循环对全球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晓群;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监测及预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2 阮芯竹;重庆四面山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优先路径特征[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郭聪聪;基于无人机遥感的灌区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谭琪铃;基于GIS与RS的岷江上游土地利用类型演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炀林;农村土地利用类型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6 谢力扎提·哈布尔;吐鲁番市土地利用类型稳定性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7 李耀;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潜力评估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8 韩黎阳;三峡库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及空间格局的环境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9 贾林平;雨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10 黄莉;微生物对鄱阳湖湿地不同围垦时间及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4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84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9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