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时空变化的广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3 23:06
【摘要】:广州作为珠三角最繁华和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迅猛增加,有限的土地供给与无限用地需求的矛盾愈加突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峻的考验。而土地是人类开展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不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主要的劳动对象,也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研究广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为广州市各行政区制定土地及城市规划调控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满足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本文研究区间选择了1996-2014年近20年,总结和回顾了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前(黄埔区和萝岗区合并)广州市12个区(县)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发展变化情况,是对过去广州市土地利用发展成果的一个系统梳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部分:首先,本文回顾了土地承载力相关研究理论及方法,总结了广州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第二,选择了30项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成广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广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第三,以广州市各行政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采用由改进熵值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求和函数的耦合,对广州市各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时间变化分析;结合Arcgis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进一步分析广州市各区在评价区间范围内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最后,采用障碍度诊断模型探索影响广州市各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障碍指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广州市各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途径措施。研究表明,广州市整体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处于可载范围之内,尚有一定盈余空间。1996-2014年间广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呈现“U”型变化趋势,各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地人口生产发展承载、土地生态环境承载”贡献最大;就空间差异而言,广州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呈现“北部最高、南次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障碍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制约广州市提高土地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障碍因素有13个,均属土地人口生产发展和生态环境子系统。最后,较高和高承载力地区可以进行产业升级、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中低承载力地区要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适当进行人口分流等措施提高土地综合承载力。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燕;南灵;;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04期

2 林巍;户艳领;李丽红;;基于土地承载力评价的京津冀城市群结构优化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3 孙钰;李新刚;姚晓东;;基于TOPSIS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4 孙钰;李新刚;姚晓东;;天津市辖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9期

5 李景刚;张效军;高艳梅;臧俊梅;;基于改进熵值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以广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6 谭婧;陶小马;陈旭;;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城市“精明增长”综合测度——以长江三角洲16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7 周杨慧;朱红梅;张玉平;周密;;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个案分析:以长沙市为例——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兰图;陈文宽;孙丽娜;;江苏省土地综合承载力时空差异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1期

9 李蕾;郭文华;张迪;谢敏;;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以深圳市为例[J];国土资源情报;2010年11期

10 方创琳;;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形成发育现状与建设重点[J];干旱区地理;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徐洪;;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户艳领;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2 祝秀芝;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及预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3 邓波;草原区域草业生态系统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策;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6年

2 李凌宜;江汉平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丁赏;杭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4 胡锋;珠三角城市综合承载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程莉;江汉平原土地承载力区域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计琳;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及实例[D];天津大学;2012年

7 张一;基于RS/GIS的鄂西山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8 高红丽;成渝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曾璐;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周杨慧;长沙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45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845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