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仙游县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0-03-21 11:02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全面脱贫奔小康,促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实中的推广难免存在问题与不足,如何针对性的发现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完善我国农技推广改革,全面实现小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针对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建立科学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各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来提高农业推广效率,促进推广工作良性发展。此外,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在稳固推广体系结构的同时,还能对改革工作给予最真实的行为依据,从整体上引导其正确的改革方向,确保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更有序、更高效地进行。本研究基于对国内外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的整体情况、构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各因素与各环节的文献研究,选取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平衡计分卡理论,通过对2017年仙游县农技推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构建包含推广能力、推广效益、推广满意度、推广创新性与可持续性四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其中,针对仙游县实际,选取了名优果品度尾镇文旦柚发展动力及增产情况等反映仙游县特色的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设置及其系数计算(该过程在yaahp软件上进行)。经实证分析后得到仙游县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总得分为87.195分,说明该县推广情况总体良好,但在一些指标上不甚理想,如:推广能力方面,体现在管理体制、人员考评制度、人员在岗情况、高级人才占比方面问题突出,均处于C及以下得分选项;推广效益方面,土地利用率尤为低下。故基于上述情况提出下列建议:1.明确各级管理机制与制度,提升整体运行效率;2.完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推进各级人员结构合理化;3.创新人员职称评定政策,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4.改善中低产农地抛荒现状,提高农地整体利用率;以期促进仙游县农技推广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图文】:

仙游,农业技术推广


国地理标志产品;畅销日本及东南亚国家的巴西菇在仙游有全国唯一一个最大的生产基地。林木方面,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水杉,属国家二级保护的金钱松、楠木、红豆杉等国家保护品种。从 2017 年数据来看,仙游县是莆田市内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县,,其主要作物为粮食作物与蔬果作物,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蔬果则以枇杷,柚类闻名,与其他县域相比,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3.2 仙游县农业技术推广概况3.2.1 仙游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人员概况仙游县农技推广体系包括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以县农业局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核心,由 11 个县级职能站,18 个基层乡镇(街道)推广机构,及一定数量的村级服务站构成。由于乡镇机构改革,因而将蔗麻站、茶果站与农业科学研究所职能并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0 个县级职能站具体分布见下图 3-1。

示意图,农业技术推广,仙游,绩效考核


仙游县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4.5.1 构建具体层次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构建具体层次,以仙游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为总目标,记为 A。推广能力、推广效益、推广满意度、推广创新性与可持续性作为一级指标,分别记为 B1、B2、B3、B4;推广能力下设的二级指标为:组织与机构运行情况;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的建设;农技推广机构财政保障;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技术推广信息化水平,分别记为 C1、C2、C3、C4、C5。推广效益下设的指标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别记为 C6、C7、C8。农户满意度下设的指标为农户对推广人员指导情况满意度;农户的推广频率及成效;农户对主推技术及品种满意度;农户物化补贴落实情况,分别记为 C9、C10、C11、C12。推广创新力下设的指标为推广体制创新、推广结构、推广方式创新、推广队伍创新,分别记为 C13、C14、C15、C16(如下图 4-1)。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萍;;“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与发展趋势[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年07期

2 王银娥;;浅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西农经;2019年13期

3 龙鹏;赵泽民;刘安乐;贺娟;肖明刚;;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与方法的创新[J];河北农机;2019年09期

4 孔岩;范稚莲;莫良玉;方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年03期

5 董民堂;;浅析我国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J];山西农经;2019年15期

6 张继先;李焕芳;;潍坊市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措施[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年04期

7 刘清涛;张秋兰;;刍议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种子科技;2018年12期

8 张兴娥;;“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2018年24期

9 刘茂盛;;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机;2018年20期

10 李道德;;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佩遥;;浅析精准扶贫视角下农业技术推广中的政府作用[A];劳动保障研究(2018年第1辑)[C];2018年

2 唐建昆;;热带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的对策探讨[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3 郑泽新;;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对现代农业的作用[A];《同行》2015年10月(上)[C];2015年

4 袁迎现;;农业技术推广投入体制改革浅议[A];第四届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夏敬源;;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路在何方?[A];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04年

6 陶佩君;王贵彦;段巍巍;张永升;;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化主要途径的选择分析[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7 胡瑞法;李立秋;;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A];第四届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董存田;;农村职业教育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作用探微[A];第三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1年

9 叶绍昌;高佩章;;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新模式[A];经济科技研究论集[C];2010年

10 李立秋;胡瑞法;刘健;冯岩;;建立国家公共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A];第四届农业推广研究征文优秀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田秀忠;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制定麦播技术指导意见[N];平顶山日报;2019年

2 记者 陈传武;中国农技推广协会完成换届[N];中国化工报;2015年

3 本报记者 祖丽皮亚;农业技术推广让农牧民享受科技力量[N];克孜勒苏日报(汉);2019年

4 记者 王乐乐 通讯员 艾尼瓦尔·吐尔逊;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派出“田保姆”服务农家[N];博尔塔拉报(汉);2019年

5 ;克州“十佳”科技特派员优秀科技特派员获奖名单[N];克孜勒苏日报(汉);2016年

6 张元强 李晓光 方志文;用青春谱写黑土地之歌[N];北大荒日报;2016年

7 ;汕头市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N];汕头日报;2017年

8 记者 韩雯;农业技术推广可享税收等优惠[N];天津日报;2016年

9 记者 韩雯 通讯员 杨博华;市人大常委会宣传本市实施农技推广法办法[N];天津日报;2017年

10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N];新华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樊启洲;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2 朱方长;我国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制度设计[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3 展进涛;中国水稻生产增长与政府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张晓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政府与市场的供给边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赵玉姝;农户分化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郭霞;基于农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7 余涤非;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黄玉银;基于农户需求视角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方式转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9 夏刊;我国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延;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梦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3 陈冰冰;晋江市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评价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4 林河晨;仙游县农业技术推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5 李川琦;长沙县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6 陆蓓蓓;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7 刘彦;长沙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张明静;扶贫企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实践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9 张雅琴;榆中县农业技术推广对策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10 邢辉;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32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5932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1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