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格局时空演变与情景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4 10:36
【摘要】:哈尔滨市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并且正在处于城市快速发展与扩张的阶段,许多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被转换为建设用地,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最终引起了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用地的数量与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到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因此,研究生态用地格局演变与模拟变成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热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对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历史变化规律的分析,而且大多只注重生态用地的数量变化,很少有研究从生态用地质量与生态功能的角度来分析生态用地演变特征与机制。在城市生态用地的模拟方面,很少有研究考虑了土地的生态功能属性与生态用地格局之间的关系;此外,大部分应用于生态用地格局模拟的模型没有考虑到引起生态用地变化的各类驱动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忽略了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对生态用地数量的影响。这些问题导致了无法科学合理地模拟未来城市生态用地的需求数量和空间格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的角度来研究生态用地的质量变化,更加全面地揭示了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特征与机制;为了将生态用地的生态功能属性与其空间格局充分关联起来,本文通过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划分哈尔滨市的生态用地保护分区来设定CLUE-S模型中的空间限制模块;此外,基于SD模型来解释生态用地演变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耦合SD模型与CLUE-S模型来模拟多目标情景下未来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数量与格局的变化趋势。其结果如下:(1)2000至2015年间,哈尔滨市生态用地面积减少了665.2 km~2,减少速度越来越快。其中,耕地、草地和湿地的面积减少,水体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374.72 km~2和194.40 km~2。但是,裸地与建设用地的面积逐渐增加,扩张速度也越来越快。这表明哈尔滨进入了全面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建设用地的扩张导致了生态用地的面积持续缩减。市郊区域的部分草地和裸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位于城市远郊区、主干路和村庄周边的小部分林地转化成了耕地,大部分脆弱的裸地和湿地转变成耕地。这说明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的转变与居民的食物需求、至主要城镇村庄的距离、至主要道路的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用地的演变除了受到自然因子的影响,也受到经济、社会等驱动力因素的影响。所以,本研究从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这三个方面选取了16个具有代表性的驱动因素来构建驱动力指标体系。(2)2000年至2015年期间哈尔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量年际变化波动较大,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ESV值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水域、湿地和东南部的林地等区域,而ESV重心主要集中在ESV值较高的区域,通过ESV重心的空间转移可知松花江上游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总之,哈尔滨市ESV的时空演变与生态用地的数量和空间变化密切相关,其中生态用地的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所占比重较大,而水文调节服务、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土壤保持供给服务相对比较重要。本文基于以上的特征识别重要的生态“源”区,确定生态用地扩张阻力系数,通过MCR模型来划分哈尔滨市生态用地保护分区。结果表明哈尔滨市累积阻力值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水体、湿地、林地和远离城镇的大片耕地的区域,其周边区域的景观连通性相对较好。生态用地保护分区可以根据较低累积阻力值的区域来划分,为之后的生态用地格局模拟奠定基础。(3)通过SD模型来模拟生态用地需求量,其构建的生态用地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由是三个子系统组成:土地子系统、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最终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在0.95以内,可较好地模拟哈尔滨市各类生态用地的需求量。此外,基于研究初期2000年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数据,对之前选取的驱动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确定ROC值最高的200m×200m栅格分辨率作为模拟的研究尺度。然后,将之前得到的生态用地保护分区、需求数量等结果输入到CLUE-S模型中进行模拟,验证得到Kappa指数为0.89898,说明驱动因子及其回归系数、生态限制区等数据能较好地解释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格局的空间变化。通过将SD模型和MCR模型的结果耦合到CLUE-S模型中来模拟四种目标情景下哈尔滨市2030年生态用地格局的变化趋势,不仅考虑到生态用地演变过程中各类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还考虑到生态用地的生态功能属性与空间格局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生态用地的数量与分布。(4)通过对四种目标情景下哈尔滨市2030年生态用地格局的分析,发现哈尔滨市城镇发展速度与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紧密相关,生态用地的管理与城镇用地扩张之间有较多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主导情景下,湿地、草地等具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用地被建设用地或耕地所侵占,未来需要严禁生态敏感性较弱的区域被开发建设,通过划分基础生态红线、生态空间等措施来保护重要生态用地。在生态建设主导情景下,生态环境保护整体上较好,但是存在较严重的水土侵蚀的情况,未来需要加强水域周围的植被保护和流域的生态修复,推广实行保护性耕作方式。在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情景下,生态用地保护与城镇用地扩张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但是牺牲了耕地来满足城镇扩张的需求,对粮食安全产生了一定的威胁,未来需要通过发展集约化农业等方式解决耕地与建设用地之间的冲突。在经济-生态低速发展情景下,水域面积大量减少,存在围湖造田、填湖造地的情况,应该采取加强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生态修复、退田还湖等措施来修复重要流域生态系统。不同情境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特征表明,城镇发展速度越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相对较少,而南部山林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较高,未来应该在此区域划分出一片生态保护区来保护此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通过对四种情景下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格局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最终达到合理调控用地,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兼顾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图文】:

重心转移,哈尔滨市,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图 3-1 哈尔滨市 2000-2015 年土地利用重心转移Figure 3-1 The changes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land use in Harbin from 2000 to 20153.1.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特征一、ESV 数量变化特征除了分析生态用地格局的数量演变特征,还需要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Service Value, ESV)的角度来分析生态用地的质量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哈尔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特征来研究生态用地的质量演变特征。表 3-5 哈尔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Table 3-5 Corrected equivalent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 in Harbin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耕地 林地 草地 湿地 水体 建设用地 裸地供给服务食物生产 1.00 0.33 0.43 0.36 0.53 0.00 0.02原材料生产 0.39 2.98 0.36 0.24 0.35 0.00 0.04调节服务气体调节 0.72 4.32 1.50 2.41 0.51 0.00 0.06气候调节 0.97 4.07 1.56 13.55 2.06 0.00 0.13水文调节 0.77 4.09 1.52 13.44 18.77 0.00 0.07废物处理 1.39 1.72 1.32 14.40 14.85 0.26 0.26支持服务保持土壤 1.47 4.02 2.24 1.99 0.41 0.00 0.17维持生物多样性 1.02 4.51 1.87 3.69 3.43 0.40 0.40

重心转移,哈尔滨市,系统服务,驱动力


图 3-3 哈尔滨市 2000-2015 年生态系统服务重心转移Figure 3-3 The changes of the gravity center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in Harbin from 2000 to20153.1.4 生态用地格局演变驱动力指标体系通过对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的特征与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生态用地的演变与多种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构成了导致生态用地变化的驱动力体系,因此构建科学和全面的生态用地驱动力体系是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研究与模拟的关键[74-76]。在进行驱动因子的选取时,综合考虑以下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01.2;X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涛;陈爽;张童;;城市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长江南京段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年05期

2 杨静;;城市生态用地差别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7年06期

3 徐珊珊;;生态用地与人口的耦合研究——以双鸭山市为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7年05期

4 陈瑜琦;张智杰;郭旭东;吕春艳;汪晓帆;;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用地时空格局变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8年02期

5 戴玉才;杨晓敏;;创建生态用地市场 促进土地供给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J];林业经济;2018年03期

6 邓金杰;黄伟坚;;城市生态用地如何实现精细化管控——以深圳市为例[J];中国土地;2018年06期

7 管青春;郝晋珉;石雪洁;高阳;王宏亮;李牧;;中国生态用地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8年02期

8 夏敏;张子红;赵炳梓;文博;刘敬杰;;快速城镇化地区镇域生态用地变化模拟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J];土壤;2018年05期

9 谭永忠;赵越;曹宇;何巨;;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研究进展[J];中国土地科学;2016年09期

10 廖琦;夏欢;洪武扬;;生态用地整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为例[J];中国土地;201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丹;李锋;王如松;;城市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探讨[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李锋;阳文锐;张小飞;王如松;赵丹;;常州城市生态用地及其服务功能优化方法[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张良;赵树明;李洪远;吴璇;孟伟庆;;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天津市最小生态用地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雄;;利用土地规划科学布局生态用地 保障环境友好[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5 杨磊;沈清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生态用地优化研究——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8年

6 刘秋鸣;蒲向军;;生态视角下的城乡空间特征研究——以武汉市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8年

7 熊姗姗;袁敬诚;;基于水流过程模拟的盘锦河畔水乡小流域生态用地格局优化研究[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7年

8 阳文锐;王如松;;城市基本生态用地的分类及生态管理[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9 王东来;张林源;白加德;马盈;张鹏骞;;基于生态承载视角的城市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生态用地利用为例[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10 于顺东;;天津市生态用地效益评价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昊;“十三五”南京生态用地只增不减[N];南京日报;2017年

2 ;扬州:合理配置生态用地 积极助推绿色发展[N];江苏经济报;2017年

3 严金明 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教授;生态用地亟待步入规范化轨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4 记者 张培奇 见习记者 范亚旭;河南严守生态用地保护红线[N];农民日报;2017年

5 冯培丽 耿未明 徐清峰 谢专科;北京督察局:探路生态用地督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6 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 马安胜;让生态用地持续提供生态服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7 记者 武自然;天津:破坏生态用地严重者要担刑责[N];经济日报;2015年

8 王金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重视生态用地保护[N];东方城乡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伶雅;我市立法保护133.11平方公里生态用地[N];成都日报;2012年

10 焦思颖;生态用地别成权贵“专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蜀涵;基于耕地保护的典型黑土区生态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2 刘向南;区域生态用地规划管理:理论视角与方法框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3 刁兆岩;呼伦贝尔草地防风固沙功能区优先生态用地识别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4 卢亚静;高寒地区水土资源相互作用机制与联合调控[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晓萌;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尔滨市生态用地格局时空演变与情景模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2 滑永胜;耕地与生态用地联合配置系统分析与动力学模型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3 伍幸妮;喀斯特地区生态用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组合赋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王林枝;城市群生态空间范围及生态用地分布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5 刘军卫;平山县生态用地重要性识别及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6 吕毅轩;安泽县生态用地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8年

7 鲍华姝;基于生态用地约束的泸水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7年

8 徐姗;武汉市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用地违法耗损的诱因及对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9 郑红;贵阳市生态用地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年

10 林兴林;武汉城市圈生态用地耗损时空过程与驱动因素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27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27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a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