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三江源区典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草地养分变化及与可持续生产关系

发布时间:2020-05-06 07:13
【摘要】:三江源区总面积36.6万平方公里,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同时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草地畜牧业基地。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影响加下,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态势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为此国家在三江源建立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公园,极大的促进了三江源区生态建设。在这个趋势下,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逐渐成为促进三江源区草地畜牧业转型,平衡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产业形式。草地生态系统氮、磷养分,以及水的养分状况能够反映草地、家畜生产系统养分平衡,以及畜牧业正常发展情况,是分析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可持续性的重要方面。该论文以三江源区18个典型畜牧业合作社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合作社牧场天然草地、退化草地、人工草地的植被、土壤、家畜粪便样品,以及牧场区域内水样品,主要测试了植被、土壤、粪便、水的相关养分,通过相关、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养分与草地变化、草地健康综合指标的关系,并结合18个合作社生产规模、经济发展情况,探讨了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草、畜的整合,使得当地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增加了牧民的收入结构,带动了当地畜牧业转型发展。18个合作社年净收入最低值为6.7万元、最高值为339万元,人均年分红为3225.92元,平均放牧强度为1.3只羊单位/公顷。同时,合作社净收入中88%来自于畜牧业收入。2.退化型草地降低了植被盖度,草地物种丰富度,优良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人工草地的种植提高了植被盖度、可食牧草地上生物量,降低了毒杂草地上生物量,但对于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差异不大。此外,在植被氮磷贮量方面,天然草地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合作社净收入与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生产力及天然草地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草地退化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全氮、可溶性无机氮、可溶性氮、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提高了土壤的pH。人工草地的建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全氮、可溶性无机氮、可溶性氮、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但对土壤pH改善作用不大。同时人工草地的种植,增加了其周围河流水体中的可溶性无机氮、可溶性氮、可溶性有机碳含量。4.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的牧草产量均与土壤全氮贮量显著相关。土壤含水量与人工土壤全氮贮量呈正相关,土壤pH与人工草地土壤全氮贮量呈负相关,同时人工草地上植被草地全氮、全磷含量与草地土壤全氮养分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人工草地、天然草地、退化草地的植被养分含量整体上均与土壤水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各速效氮、全氮养分之间,碳氮养分之间,整体上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不同草地可溶性速效氮均呈显著负相关。在天然草地,放牧强度、粪便养分含量、粪便养分单位面积累积量均与水体碳氮养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5.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生产力提高,合作社净收入也不断增加。随着草地综合评价指标的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合作社收入均不断增加,但人工草地变异系数较高。总结,三江源草地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模式下,天然、退化、人工草地类型间草地植被、土壤、及周围水体碳、氮、磷养分及pH、含水量等性质的变化较大但均没有引发严重的草地生态系统环境风险;随着草地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草地稳定性及合作社收入均不断提高。在未来的合作社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草地氮、磷养分管理及草地综合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对周围河流水体养分的监测,防止过度的集约化畜牧业引发的潜在环境风险,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二三产业,从而实现三江源地区合作社经济、生态环境的共同友好发展。
【图文】:

三江源区,合作社,采样点,样方


11图 3-1 三江源区各合作社采样点3.3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3.3.1 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天然、退化与人工草地植被样品采集与测定(1)植被特征调查方法:通过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在样地内随机投掷3 次 0.5m×0.5m 的样方框,并确保每次样方框间隔大于 20m,在每个样方内,2-3人对植被盖度进行估测,并取估测平均值为此样方内植被盖度。同时对样方框内的植被丰富度进行调查,并现场记录。(2)植被产量的采集与测定:将样方内的地上植被进行齐地收割,按可食牧草和不可食牧草进行分类,现场称量,记录鲜重。将称量完成的可食牧草与

关系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民


16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三江源区典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草地养分变化及与可持续生产关系图4-1 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带动当地牧民入社人数4.1.2.1 社会服务状况社会服务效益指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对当地社会牧民生产就业的带动作用。图 4-1 反映了三江源区 18 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当地牧民的入社人数情况,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入社人数最多合作社为直合麻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其入社人数达到 1314 人。入社人数相对最少的合作社为沙青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其入社人数达到 75 人。从表 4-2 中可以得到,三江源区 18 个合作社平均入社人数为 511 人,变异系数为 0.73。这表明,在社会服务方面各合作社之间存在但从整体来看,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当地牧民的社会就业机会。4.1.2.2 人均经济收益图 4-2 展示了三江源区典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人均年分红情况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1.42;F32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鲁;;铜仁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及建议[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2 陈有文;巴特;;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青海农牧业;2012年04期

3 ;青海省2009年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工作开局良好[J];青海农牧业;2009年02期

4 杨生龙;;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与规范运行之思考[J];青海农牧业;2017年03期

5 杨生龙;;搞好生态畜牧业建设之我见[J];青海农牧业;2011年02期

6 ;我省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的重点工作有哪些?[J];青海农牧业;2011年01期

7 ;青海省生态畜牧业建设转入能力提升阶段[J];青海农牧业;2013年02期

8 ;我省开展生态畜牧业建设的目标及任务是什么?[J];青海农牧业;2011年01期

9 ;青海省召开2016年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现场观摩会[J];青海农牧业;2016年03期

10 ;继往开来 聚焦重点工作 全面推动草地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同志在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摘要)[J];青海农牧业;201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初立云;;针对大力发展农村生态畜牧业的探究[A];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2 欧阳富;;黔西县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羊的对策建议[A];第十一届(2014)中国羊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占宇;;借鉴美国经验 推进河北省生态畜牧业大发展[A];2010畜牧业与低碳经济科技论文集[C];2010年

4 ;探索高原生态畜牧业的低碳发展之路[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三)[C];2010年

5 蔡丹;马天玉;;黔西县太来乡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陈华;;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思路与对策[A];2013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谢俊龙;;提升山区生态畜牧业水平的建议[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徐桂英;刘玉华;陈德;;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建生态畜牧业[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9 刘忠琛;张明;;浅谈我国发展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谢俊龙;;提升山区生态畜牧业水平的建议[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孟性荣;干字当头 步履铿锵[N];毕节日报;2016年

2 ;青海构建“智慧”生态畜牧业[N];华夏酒报;2019年

3 王晓峰;白加扎西在大武镇调研脱贫攻坚、生态畜牧业建设工作[N];果洛报;2019年

4 王玉娟;梅陇:生态畜牧业枝繁叶茂[N];青海日报;2018年

5 段鲁豫 记者 王婷婷;省十三届人大铜仁团代表视察我市生态畜牧业发展情况[N];铜仁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谭梅;高原绿色生态之路越走越宽[N];青海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尹耀增 通讯员 聂文虎;积极拓展壮大生态畜牧业发展有效新途径[N];青海日报;2019年

8 记者 杨晓飞;全力推进传统草原生态畜牧业转型升级[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9年

9 田渊;镇宁自治县:“党建+”助力生态畜牧业发展[N];贵州民族报;2019年

10 记者 赖盈盈;行业协会为贵州生态畜牧业发展汇聚力量[N];贵州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伊侬;内蒙古可持续牧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颜景辰;中国生态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蓉;三江源区典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草地养分变化及与可持续生产关系[D];兰州大学;2019年

2 颜海燕;山东省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3 莫琼才;广西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初探[D];广西大学;2007年

4 张智贝;青海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5 李明;玉树州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研究[D];青海大学;2014年

6 朱超毅;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7 彭俊华;江西生态畜牧业发展策略与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8 李天羽;阜新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薛明路;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区域政策对牧民增收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10 王晓旭;动物保护利己维度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50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50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b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