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6 13:19
【摘要】:土地作为“万物之母”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载体,日益增长的土地资源需求与土地供给稀缺性的矛盾长期存在,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芜湖市是国家批准划入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大城市、合肥都市圈核心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传统工业基地、科研基地、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对其在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波动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以芜湖市为例,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进展、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结合芜湖市研究区概况、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时间段分析了芜湖市建成区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其次,将芜湖市2000-2016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系统划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三个层面子系统,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矩阵(OWA)从38项初选指标体系中择优19项构成最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分类对三子系统效益、综合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以及从系统整体以及系统内部两个维度上考察了系统间的协调关系。研究结论如下:(1)2000-2016年芜湖市城市用地扩展指数为611.76,其中2000-2005年扩展指数为450,2005-2010年扩展指数达到666.67,阶段最高,2010-2016扩展指数为528.57,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渐趋合理化。(2)综合评价结果从横向时间序列来看,2000-2016年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随时间递增呈现基本稳定上升演化态势,整体看来此变化趋势与同一时间序列经济效益较为相似;从各个子系统纵向演化来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现基本稳定快速上升态势,生态环境效益在较大波动中有所上升。(3)2000-2016年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与综合效益呈现基本稳定上升的协调关系且趋势稳定而持续良好;社会效益与综合效益协调度均在0.4-0.7之间,呈现较高的协调关系且趋向稳定;生态环境效益与综合效益呈现波动下降的协调关系,某些年份前者的下降加之后者的上升致使两者协调关系下降;整体协调度波动起伏明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速度远超于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针对各子系统效益及综合效益评价研究和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趋势,提出提高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城市未来空间布局演化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推广应用。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变化情况图,建成区,变化情况,芜湖市


策倾斜为芜湖市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产业空间集聚,伴随着人口向城市集中和城市景观大规模扩张[72]。如图 3-1 所示为芜湖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情况,2000-2016 年,,芜湖市建成区面积增长了 104km2,年平均增长率为 5.97%,十多年来,建成区面积快速增长。本研究采用城市用地扩展指数分时段对芜湖市2000-2016 年建成区面积扩张速度进行定量分析5[73]。()t100%-1b= ×Δ×aKUU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忠华;杜雪君;;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以杭州市中心城区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15年06期

2 杨丽霞;夏浩;苑韶峰;;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11期

3 吴殿廷;吴迪;;用主成分分析法作多指标综合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5年20期

4 栾倩;何如海;任旖妮;车臣;;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开发区用地经济效率评价——以合肥、芜湖2市19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5年04期

5 汪瑞;何如海;栾倩;汪玮;;安徽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与时空分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6 熊征;谈兵;宋成舜;翟文侠;;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耦合分析——以武汉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2期

7 陈伟;吴群;;长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9期

8 严金明;;土地高效配置关键不在于所有制[J];中国土地;2014年08期

9 毛太田;肖锎;邹凯;;一种基于粗糙集条件信息熵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10 郭金维;蒲绪强;高祥;张永安;;一种改进的多目标决策指标权重计算方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严金明;;生态用地亟待步入规范化轨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少华;郑州沿黄旅游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6年

2 陈哲;城市土地利用中的政府干预[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冠岑;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4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5 龙花楼;我国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操作化途径[D];北京大学;199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梦;基于熵权—模糊对数优先规划理论的安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2 张静;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及区域分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苏珏灿;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D];重庆大学;2015年

4 张皓星;洛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及协调度分析[D];河南大学;2014年

5 李陈;芜湖市城市用地扩展驱动机制及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6 雷征;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文光;东湖开发区土地利用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付妮嘉;大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9 徐春鹏;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黄大鹏;芜湖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513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513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1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