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粮食安全是保证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农业发展离不开耕地,耕地不仅为个人带来生活保障,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耕地集约利用直接关系到粮食保障安全,单从字面意思理解,在耕地资源不增加的前提下,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当前,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然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却在持续扩张,农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与地之间的供需平衡正在被打破。因此,通过研究集约利用耕地资源,合理调整各类土地布局,优化产业发展,从而缓解用地矛盾,助推国家经济进步。大庆市区位优势明显,处于哈大齐城市圈中轴位置,是黑龙江省副中心城市,拥有丰富的黑土资源,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本文选取大庆市5区4县作为研究区,由于大庆市萨尔图等四个主城区大部分指标值相似,大同区指标值差异较大,故在比较分析时,将萨尔图等四个主城区划分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基于对耕地集约利用理论上的认识,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根据大庆市实际耕地利用现状和区域特征,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设置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确定权重,利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和研究大庆市近10年来耕地的集约利用指数,并利用ArcGIS软件,频率直方图等方法对2017年大庆市下辖区县的耕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比较分析各区域间存在的差异,在合理分析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研究做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城市耕地集约化发展提供依据。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大庆市受多因素综合影响耕地集约化程度在过去十年中有所波动。在2008-2013年经济快速发展时,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随之增强,呈上升趋势,其中2008-2011年出现波动变化,由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不足,粮食产量与农业人口迁移变化导致;在2014-2017年经济总需缩减,少数农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量施用农药化肥导致耕地及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加之自然灾害发生,粮食生产受到一定的影响,呈波动下降趋势。近期,由于相关农业政策出台,导致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发生变化,故本文选取2017年大庆市下辖区县进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分析。(2)压力指标:根据文章研究区域,萨尔图等四个主城区的压力指标最高为0.2208,最低的是林甸县为0.0197,相差0.2011,差距明显。大庆市压力指标为0.0427,压力指标高于大庆市整体水平的区县有四个,耕地压力主要集中在人口聚集的市区。状态指标:大同区最高0.2420,林甸县最低0.0742,相差0.1678。大庆市状态指标为0.2103,高于大庆市整体水平的区县有三个,大庆市状态指标相对不高,肇源县的状态指标与大庆市接近,除此以外,萨尔图等四个主城区,林甸和杜蒙县的状态指标相对不令人满意。响应指标:从研究样本的响应指标来看,最高的是肇州县为0.3546,最低的是萨尔图等四个主城区为0.1631,相差0.1915,差距较明显。大庆市响应指标为0.1690,响应指标大于大庆市整体水平的有五个,大部分区县的响应指标均高于大庆市整体水平。(3)大庆市各区县耕地的综合集约度由压力、状态、响应这三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共同决定。从2017年的评价结果来看,最高的肇州县和最低的林甸县差值为0.3481。大庆市的综合集约度为0.4220,研究区域中有四个区县大于该数值。总体而言,大庆市耕地集约度呈现中东部高,西部和北部低。其中,低集约:林甸县、杜蒙县,这类地区低于大庆市集约利用水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耕地资源加大相关生产要素投入,强化土地整治、土地整理等措施应用,提升耕地质量;基本集约:萨尔图等四个主城区、肇源县,这类地区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能明显反映出大庆市平均水平;高效集约:肇州县、大同区,耕地集约水平均高于大庆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图文】:
评价分析的技术路线图

图 3-1 大庆市在黑龙江省位置示意图Fig.3-1 The location of Daqing cit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会经济概况市区位优势明显,是黑龙江省副中心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受全球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2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庆;杨慧敏;李小建;高更和;;河南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差异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6期
2 吕晓;牛善栋;李振波;黄贤金;钟太洋;;中国耕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8期
3 赵彦锋;程道全;陈杰;孙志英;张化楠;;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问题与分析逻辑[J];土壤学报;2015年06期
4 倪超;杨胜天;罗娅;周旭;侯立鹏;;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J];地理研究;2015年02期
5 朱喜安;魏国栋;;熵值法中无量纲化方法优良标准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5年02期
6 吴大放;刘艳艳;刘毅华;姚漪颖;梁达维;;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年03期
7 陈红宁;徐文华;;基于熵值法的陕西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3期
8 刘玉;郝星耀;潘瑜春;唐秀美;;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时空分异及分区研究[J];地理科学;2014年10期
9 王富喜;毛爱华;李赫龙;贾明璐;;基于熵值法的山东省城镇化质量测度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11期
10 杜国明;刘彦随;;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分区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鹏山;农田系统生态综合评价及功能权衡分析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倩;山东省耕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分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栾秀娟;基于云模型的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耕地集约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刘霞霞;基于PSR的山西省生态环境绩效时空格局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年
4 吴楠;基于PSR模型下的阿克苏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8年
5 张玉敏;基于PSR模型下的R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7年
6 罗佳南;土地流转趋势下肇州县耕地集约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7 党思宇;大庆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及预测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8 聂学海;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9 杨怡然;大庆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10 徐荣;大庆市种植合作社发展绿色农业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
2665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6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