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打造“陕北好江南”:南泥湾稻作史研究(1941-1978)

发布时间:2020-05-30 06:42
【摘要】:20世纪30年代末的几年,是中共在延安遭遇的最困难的时期,此时正处于八年全面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作战逐步由正面战场转向敌后战场,国共两党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也显得貌合神离甚至在某些地区爆发了冲突和摩擦。内外交困中的陕甘宁边区,在中共中央的号召下,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南泥湾进入中共领导人的视野。在边区有限且贫薄的土地中,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南泥湾是垦荒的理想之地,中共对南泥湾采取了军垦的方式,令回防边区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赴此地屯垦生产。在很短的时间里,南泥湾改变了不毛之地的状况,成为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水稻也在垦荒生产运动中引入,一直延续至今。从自然、人口、技术等要素考虑,水稻在南泥湾的引种并非偶然,并且这里的水稻自问世之日起便有特殊的涵义。它是所谓“陕北好江南”意象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中共在延安时期的一项生产实验,某种程度上也是1950年代末全国范围稻改运动的滥觞。建国之后,南泥湾历经劳改农场、农建兵团农场两个前后相续的时期,劳改犯人和知识青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促成了集体化时期水稻面积和产量的增加。与此同时,各地的移民渐次来到南泥湾,在人民公社的组织下以生产队为单位种植水稻,但其规模、技术等较农场均相去甚远。改革开放后,南泥湾农场因人口的流失而江河日下,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农民则增加了水稻的种植,不过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水稻最终被当地农民舍弃。时至今日,南泥湾残存的几百亩稻田在当地农业生产中仅占有很小的比例,而南泥湾人的水稻记忆则不外乎痛苦、受罪、劳累等关键词。南泥湾的水稻,自有之日起便有着丰富的涵义,其象征意义主要在于大生产运动赋予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内涵,而这种内涵在集体化时期被再度阐释。基于南泥湾社会的长程发展分析表明,本地在人口大量涌入的时期生产上也往往有所发展。南泥湾近八十年的稻作历程有高潮亦有低谷,此中最关键的因素无疑是人。与种植水稻相始终,“陕北好江南”的称号虽然贯穿于南泥湾的历史,事实却是盛名难副。对于今天困难重重、深陷发展瓶颈的南泥湾,“陕北好江南”仍然是其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为之奋斗的目标。当前,南泥湾新一轮的稻改正方兴未艾,成败尚待观察,其中值得思考的是:水稻只是江南意象的一种标志符号,南泥湾真正需要追逐的是那种民殷物阜、百业兴旺的社会繁荣景象。
【图文】:

地形图,南泥湾,农林,朱德


图1南泥湾核心区地形图逡逑献及研宄多认为南泥湾的发现,应当首先归功于农林生物学家林资源的考察。?或者干脆略过此节,直接指出是朱德多次考毛泽东与友人乐夭宇》,《党史纵览》2004年第9期;中国延安千部学院编、陈燕楠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年;高尚斌、贺永泰:《朱德与“南泥湾政策”》,中国中共平研究分会编:《朱德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南泥湾,劳改农场,农场,水坝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逡逑以南泥湾劳改农场为中心。逡逑南泥湾农场起始于三五九旅的军垦,1950年确定由陕西公安厅劳改支队所逡逑经办,1952年,陕西省公安厅第三劳改支队到达南泥湾,逐步办起了劳改农场。逡逑?农场自1956年起进行了扩建,当时仅有水田1096亩,1957年发展到2002亩,逡逑1958年发展到3100亩,1959年发展到3572亩,占总种植面积的10%,亩产量逡逑也逐年上升,1958年亩产量为173斤,1959年水稻平均亩产达到370斤,其中逡逑有421亩大面积丰产田亩产达到500斤以上。有一个作业站播种的116.6亩水稻逡逑亩产达到501斤。最突出的九龙泉站位于场部的南边,沟大林深,土质贫薄,水逡逑量不足,,气候寒冷,但该站种植了高产田6.07亩,亩产达到869斤。f?)逡逑5—9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K207;F3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玮;;南泥湾:军民屯垦的奇迹[J];中华儿女;2018年04期

2 胡桃泉,王继祥,彭德康;论南泥湾精神与创新教育的整合[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蔡孟龙;用南泥湾精神引导和塑造青少年[J];学习导报;2000年06期

4 雷鸣;用南泥湾精神教育青少年[J];学习导报;2000年08期

5 邱放杰;扶贫攻坚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J];湖南经济;1998年04期

6 谭志能;南泥湾精神与反腐败斗争[J];湖南经济;1996年10期

7 刘思平;讲政治和发扬南泥湾精神[J];湖南社会科学;1996年03期

8 刘思平;发扬南泥湾精神 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建设与南泥湾精神”研讨会综述[J];学习导报;1996年Z1期

9 刘思平;市场经济与南泥湾精神──《经济建设与南泥湾精神研讨会》观点简述[J];湖南经济;1997年03期

10 陈万秩;用南泥湾精神促进企业发展[J];湖南经济;199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希斌;;弘扬南泥湾精神是新时期的新考验[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陕西省社科界第七届(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安宗让;;用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陕西省社科界第七届(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梁仕浩;余侃华;蔡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特色小镇规划响应刍议——以延安南泥湾小镇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小城镇规划)[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申世军;欧盟能不能也学学“南泥湾精神”[N];中国青年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王雄 见习记者 杨琳 通讯员 蔡英;一定要把南泥湾守护好[N];陕西日报;2019年

3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党柏峰 蔡英;两把镢头,接力传承南泥湾精神[N];中国妇女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何苏鸣 李震宇;多彩南泥湾[N];浙江日报;2018年

5 本报记者 艾永华;陕北的好江南,再看今日南泥湾[N];陕西日报;2018年

6 张剑 吴长宏 王世华;灯火映红南泥湾[N];国家电网报;2018年

7 杨从榕 马振超 本报特约通讯员 唐继光;“南泥湾精神,永远的传家宝”[N];解放军报;2018年

8 记者 惠慧;我市召开南泥湾特色小镇规划设计方案汇报会[N];延安日报;2017年

9 记者 申宇;宝塔山景区暨城改民生项目和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项目启动建设[N];延安日报;2017年

10 贺军荣 本报记者 张潇潇;宋彪:在传承中续写军人荣光[N];人民武警报;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付宝琦;打造“陕北好江南”:南泥湾稻作史研究(1941-1978)[D];山东大学;2019年

2 红光;八路军三五九旅与南泥湾开发运动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87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87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6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