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湖北省恩施州农村低保对慢性贫困户减贫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3 08:36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今已经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二者的矛盾已经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当前主要使命在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在于脱贫攻坚,其中扶贫攻坚最大的困难转化为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深度贫困群体又是重中之重,在当前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的背景之下,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以2016年暑期“百村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慢性贫困现状以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兜底脱贫效果进行研究。首先,恩施州反贫困取得很大的效果,但当前剩余贫困人群更多的是深度贫困、慢性贫困群体,脱贫难度相当大。在开发式扶贫政策对这一类人群进行帮扶的同时,更迫切需要农村低保制度进行兜底。其次,通过对恩施州低保制度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低保制度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低保对象识别进一步提高瞄准精度;二是少部分低保对象出现“等、靠、要”的思想;三是目前低保的救助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四是低保政策与其他扶贫政策还要进一步衔接;五是社会力量投入社会救助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最后,利用宏观数据和来自实地抽样调查的微观数据,一是通过生计资本分析框架得出,该地区无论是一般贫困户还是慢性贫困户,各项生计资本都比较匮乏,其中慢性贫困户最为缺乏的依次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各种资本彼此关联紧密、彼此作用、互为影响。自然资本可能影响到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可能影响到金融资本,其中脆弱的生态环境、贫瘠的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自身条件不足都会导致家庭收入的减少,进而导致金融资本差异比较明显。二是应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低保制度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以及扶贫低保两项衔接政策均对慢性贫困户增收作用较为显著。因此,为了解决民族地区慢性贫困人群贫困问题,必须要进行低保兜底。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建议:建立统一的识别标准,完善低保对象收入核查、加强农村低保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切实促进农村低保与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同时完善与低保相关的完套政策、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图文】:

贫困类型,资料来源,动态,贫困线


者更长一段时间的人。①对慢性贫困户来说,生活水平长期维持在贫困线以下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伴随其一生并代际传递。慢性贫困研究中心对慢性贫困的划分的分界线——贫困线,主要以收入、货币为依据(例如:消费水平、收入水平②)。慢性贫困研究视角是采取动态贫困的分析方法,包含两个层面,第一,贫困对象在陷入贫困和摆脱贫困、返贫之间的循环过程;第二,维持较长的时间。③慢性贫困研究中心(CPRC,2001)依据贫困对象维持贫困状态的时间和贫困的深度将贫困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根据个体或家庭经历贫困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慢性贫困研究中心(CPRC,2001)界定了贫困的五种类型:第一,始终贫困,贫困对象一生任何时期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第二,经常贫困是指贫困对象生活有时高于贫困线,但更多的是平均生活开支在贫困线以下;第三,波动贫困是指贫困对象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上下游走不定;第四,偶尔贫困是指贫困对象生活水平有时在最低贫困线以下,更长时间是平均生活支出在贫困线以上;第五,从未贫困,贫困对象的平均生活支出在贫困线以上。如图 1.1 所示:

技术路线图,恩施州,低保,研究思路


湖北省恩施州农村低保对慢性贫困户减贫影响研究作用,另一方面结合微观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保障兜底的作用。第五章,政策建议,提出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的对策建议。四、研究思路和方法(一)研究思路本文总体上研究思路就是分析以恩施州为代表的武陵山片区慢性贫困的现状,总结其慢性贫困的形成原因,同时结合低保制度实施,找到应对民族地区慢性贫困问题的政策措施。按照这一研究逻辑,对恩施州农村低保和慢性贫困现状进行调查取证。本文研究技术路线图,如图 1.2: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8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谈焱焱;杨军;;恩施卫校之歌——湖北省恩施州卫生学校校歌[J];歌曲;2017年09期

2 罗倩文;;武陵山区城镇化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J];当代经济;2013年21期

3 黄光昱;滕建勋;杨承富;盛德贤;张文学;陈永波;杨朝柱;;湖北省恩施州魔芋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4 黄光昱;谢瑞礼;许敏;杨承富;;湖北省恩施州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5 ;全面发展 阔步前进 湖北省恩施州农业科学院[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0期

6 马娟;;社会养老保险对连片特困区农户的减贫效应分析——以湖北省恩施州1312个农户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15期

7 易善翔;;坚持总量管理 科学配置编制资源——湖北省恩施州使用编制总量管理的探索[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3年03期

8 黄光昱;李卫东;杨承富;李必钦;;地市级农科院所对特色农业的科技支撑作用——以湖北省恩施州农科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0年06期

9 蔚宏奎;;湖北省恩施州召开食药安委工作会安排部署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28期

10 汤惠琴;;农村精准扶贫:理论意蕴、实践路径与经验探究——以湖北省恩施州龙凤镇扶贫实践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谢世鸿;;民族文化与旅游:协同发展思考——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A];文化发展研究2014年第1辑[C];2013年

2 刘春龙;李秀;;湖北省恩施州新型城镇化产业支撑模式研究[A];2013年1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3 樊家英;汪凤勇;;从恩施州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浅谈我国南方草地畜牧业发展[A];2012第二届中国草业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毛玺玺;湖北省恩施州考察组来我市考察学习巡察工作[N];平顶山日报;2016年

2 通讯员 宗禾 本报记者 王克鹏;湖北省恩施州考察团来我市考察[N];淄博日报;2014年

3 王俊杰;“既要精准脱贫,也要精准‘脱单’”[N];人民政协报;2018年

4 记者 王利英;湖北省恩施州党政考察团到我市考察[N];鹤壁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郑明桥 柳洁;放飞绿色“硒望”[N];经济日报;2019年

6 范丰;“取消行政审批”重在实效[N];中国信息报;2003年

7 郑博超;关停部分官微,并非一关了之[N];检察日报;2019年

8 谭华;恩施州政府首聘90名应急管理专家[N];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2010年

9 记者 何方 实习生 马洪涛;红歌唱遍武陵山 四省市共奏主旋律[N];重庆日报;2009年

10 刘美兰邋肖辉;派出所硬件建设基本达标[N];人民公安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尚飞翔;湖北省恩施州农村低保对慢性贫困户减贫影响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

2 李华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基层篮球现状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雪;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4 李鑫;湖北省恩施州户外徒步运动的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谢丹;农村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谭亚兰;湖北省恩施州农地流转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晓阳;湖北省恩施州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9 欧朝成;湖北省恩施州农村初中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4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694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5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