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杂草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1;S451;F326.11
【图文】:
图 3- 1 稗草+异型莎草混合密度与水稻产量损失率的曲线拟合关系Fig 3-1 Curve fit between mixed density of E. crusgali + C. difformis and rice yield loss(3)稗草+异型莎草生态经济阈值的确定以目前的水稻生产水平为准,水稻预期产量(Y )按照 8000kg/hm2计算,稻谷市场价格( P )以2.9元/kg计算,采用人工除草时,稻田杂草防除的费用(CC )约为 1200 元/hm2,杂草防除效果( E )在 80%左右。根据现阶段水直播稻田生产实践情况,估得稻田杂草在生态经济阈值水平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F )约为30 元/ hm2。由经济危害允许水平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稻田杂草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 6.60%。当损失率 y 等于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时,结合水稻产量损失率与稗草+异型莎
图 3- 2 稗草和异型莎草不同共存时间与水稻产量损失率的曲线拟合关系Fig 3-2 Curve fit between coexistence time of E. crusgali and C. difformis and rice yield loss由先前计算得出的稻田杂草经济危害允许水平,根据稗草和异型莎草不同共存时间与水稻产量损失率的最佳关系模型y 27.522ln x 73.590,得出直播稻田稗草和异型莎草混合时的防除临界期。计算结果表明,在 6.60%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下,人工防除稗草与异型莎草混合杂草的防除临界期为 18.4 天,即当稻田稗草和异型莎草与水稻共存时间达 18.4 天时,水稻产量损失开始发生,为避免后续产量损失的加重,需要在此临界期之前对稗草和异型莎草进行防除。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章黎;;谈无公害优质水稻栽培要点[J];农村科学实验;2019年10期
2 何元龙;;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历史的探讨[J];古今农业;2019年01期
3 刘丽;;浅谈提高大洼地区水稻产量主要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3期
4 张慧;王志学;;水稻本田栽培两病一虫防治措施[J];吉林农业;2019年13期
5 金鑫;;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探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2期
6 林桂芬;;浅谈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07期
7 谭光华;;论水稻栽培技术与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家参谋;2018年07期
8 关晓雪;董立;孙淼淼;辛鑫;;庄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0期
9 李成江;;水稻防灾减灾的主要经验与做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3期
10 谢文;;浅谈水稻栽培技术存在问题及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措施[J];种子科技;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旭华;;广东水稻栽培学科发展探讨[A];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王立舒;杨广林;戚国强;;黑龙江省水稻栽培管理智能系统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5年
3 凌启鸿;过益先;费槐林;黄丕生;;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的发展[A];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科学技术面向新世纪”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张锦华;税静;干友民;成平;;四川主要水稻栽培品种稻草青贮适宜性研究[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石学贵;;良种推广对姚安县水稻生产持续发展的贡献[A];第八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农业[C];2018年
6 王新其;甘俊彦;朱敏;赵志鹏;李茂柏;周德平;曹黎明;;上海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应用[A];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7年
7 杨建昌;;水稻栽培生理研究新热点:新型植物激素对产量和品质形成的调控作用[A];2018中国特色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8 张守军;;水稻栽培直播技术要点[A];第十二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优秀科普论文集[C];2013年
9 张锦华;税静;;西南部分水稻栽培品种稻草青贮适宜性研究[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姜红芳;郭晓红;吕艳东;胡月;李猛;周健;兰宇辰;王鹤璎;;氮肥运筹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的影响[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慧友;海水稻引误解 科普宣传要防浮夸风[N];科技日报;2018年
2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邹应斌 黄敏;杂交水稻栽培“印刷术”省种节本(上)[N];湖南科技报;2019年
3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邹应斌 黄敏;杂交水稻栽培“印刷术”省种节本(下)[N];湖南科技报;2019年
4 通讯员 裴晓红 本报记者 周静 徐梅;贵州加快现代水稻产业体系构建[N];贵州日报;2018年
5 启明;“海水稻”是用海水种吗[N];上海科技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孙庆 张宣;“海水稻”在争议中前行[N];新华日报;2018年
7 本报记者 王拓;水稻吃上“营养餐”,亩产最高1.2吨[N];新华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沙爱红;“海水稻”名不符实[N];科技日报;2018年
9 记者 霍亮;龙江优质水稻有了“新标准”[N];哈尔滨日报;2018年
10 本报记者 莫志超 王瑜;到东道国育种去[N];农民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晓玲;γ-氨基丁酸(GABA)缓解水稻铵毒害现象及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海斌;田间水稻化感抑草作用形成的分子机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3 岳二魁;水稻miR529a的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4 董瑜皎;覆膜综合栽培技术对西南丘陵区水稻产量、土壤水热过程和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机理[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5 熊雄;基于深度学习的大田水稻稻穗分割及无损产量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6 王昂;稻蟹共作系统氮素迁移与转化特征的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年
7 孙志广;水稻品种9194抗灰飞虱及其传播黑条矮缩病基因的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胡香玉;氮肥优化管理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9 王红妮;杂交水稻耐潜沼性逆境的农艺特征与生理特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10 霍兴;水稻产量基因NOG1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欢;稻纵卷叶螟对不同生育期水稻和寄主植物的选择性[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张杰;水稻健康叶片与白叶枯病叶内生微生物群落分析和白叶枯病菌南方菌株生理小种和分子型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3 刘尊;衡阳县双季稻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4 陆俊尧;稻田杂草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其生态经济阈值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5 冉飞;污染土壤种植水稻中镉的分布及其积累控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6 徐蓬;水稻田除草剂双唑草腈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7 屈勇;我国广西中部水稻两迁害虫和天敌昆虫数量的时间动态[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8 舒国平;光谱能量分布对水稻生长、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9 刘欣;不同栽培模式对水稻物质积累、温室气体排放及稻米品质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0 徐珊珊;麦秸还田与生活污水灌溉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0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2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