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地理信息语义增强服务方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4;P2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同广;郑国强;王智勇;王林林;;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2 郭庆胜;微机土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3 王学雷,李蓉蓉;江汉平原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S1期
4 陈松林,刘强,余珊,林志垒;福州市晋安区土地适宜性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张友焱,周泽福,程金花;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山西省中阳县圪针耳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3年01期
6 杨邦柱,王卫东,郑合英;土石山区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03年06期
7 陈杰;邹自力;张晓平;;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地适宜性评价[J];江西测绘;2005年03期
8 李萍;刘代平;段建南;;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土壤数字化[J];经济地理;2006年S1期
9 任周桥;刘耀林;焦利民;;基于决策树的土地适宜性评价[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3期
10 杜秀双;;土地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的土地优化配置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剑文;郭庆胜;;利用微机对县级土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探讨[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赵长文;刘君范;宋相江;;关于土地适宜性评价问题的研究——谈榆树市土地适宜性评价[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焦利民;刘耀林;;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建模及其应用分析[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焦利民;刘耀林;;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建模及其应用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张妙玲;俞纯绅;林增杰;胡大源;张玉竹;黄东山;刘和元;;农林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初探[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6 周云;;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几个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刘明亮;吴跃民;杨明;;基于粗糙集和云理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苏海民;陈健飞;;物元分析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9 刘贵利;顾京涛;;土地适宜性评价引导的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以汕头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王宝强;徐建刚;;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管制——以南京市金陵监狱地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利娜;证据权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高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神经网络模型与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范翌钊;龙洞非金属矿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田婉婷;县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尚波;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地理信息语义增强服务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魏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物元可拓方法与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6 党玉婷;从空间灵敏性角度分析乡宁县的土地适宜性评价[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余卓亚;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8 易小波;六道沟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潘邦龙;土地适宜性评价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梁叶萍;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复垦规划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747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47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