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西藏教育扶贫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0 03:38
【摘要】:教育扶贫是摆脱贫困和脱贫致富的主要举措,不仅是彻底摆脱贫困的助推器,更是消除“贫困根源”完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路径,也是改善贫困群众和贫困人口由“输血能力”转为“造血能力”的关键因素。2018年8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确实表明,为实施教育扶贫政策,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和教育水平,改进深度贫困地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稳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大力促进教育扶就业扶贫。西藏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西藏发展的第一民生工程,把教育扶贫作为实现西藏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增强了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西藏自治区共劝返辍学生4460名,全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大力实施项目工程,推动了项目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基本建设资金19.06亿元用于投入到深度贫困县的学校当中。西藏自治区是中央确定的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整体性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西藏是深度贫困地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脱贫攻坚的关键一步,不仅要克服“物质贫困”的堡垒,还要跨越“精神贫困”的桥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西藏自治区坚持“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举措的发展,确保贫困代际“遗传”得到遏制,教育扶贫事业蓬勃发展,为西藏精准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扶贫是其他扶贫举措当中,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贫困人口的精神面貌,最能够改善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激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西藏目前的教育扶贫模式主要有这五种模式“教育投入扶贫模式”、“教育资助扶贫模式”、“教育援藏扶贫模式”、“教育就业扶贫模式”以及“教育结对帮扶扶贫模式”。本文以西藏教育扶贫模式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以及调查研究法对西藏教育扶贫模式进行宏观与微观研究。首先从宏观视角对西藏教育扶贫的概况、事实以及模式进行分析。其次从微观视角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以上五个模式分别选取对应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包括“兄弟连”、“一家亲”、“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教育+技能+就业”以及“手牵手”。最后,通过对宏观及微观的视角进行分析发现,通过教育扶贫模式发现在五种扶贫模式中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育投入扶贫模式存在投入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第二,教育资助扶贫模式存在资金投入成本高,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受资助者资格认定有待提高。第三,教育援藏扶贫模式存在老师与藏族学生及家长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障碍,援藏教师在藏工作时间与教育周期不相匹配。第四,教育就业扶贫模式存“双师”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品牌特色优势不明显,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缓慢,教师教科研能力比较薄弱,信息技术专业和文化艺术类专业就业率有待提高。第五,教育结对帮扶模式存在结对帮扶学校之间的互动有待提高,应加大对互联网+使用。通过以上问题发现,据此可知改善办学条件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投入扶贫模式;减少因学致贫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资助扶贫模式;缩小与内地的教学水平的差距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援藏扶贫模式;减少因缺技能致贫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就业扶贫模式;缩小区内之间的教学水平的情况下,适合采用教育结对帮扶扶贫模式;因此,为能以上五种教育扶贫模式更好的推广下去,我们需要解决以上问题,否则不能更好的发挥减贫效应,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须进一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多方筹措资金,规范贫困资格认定管理,提高农牧区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鼓励延长教师援藏时间,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特色专业、骨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类和文化艺术类就业率。以期为我国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少数民区地区的教育扶贫工作提供借鉴和启发。
【学位授予单位】:西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759.2;F323.8
【图文】:

主要方式,西藏


图 3-1 2018 年西藏实现脱贫的最主要方式注:数据来源于 2018 年西藏多维贫困、精准扶贫与可持续生计研究调查问卷西藏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我们一直坚持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着力高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素质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重点促进扶能扶智工作的大开展,帮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发展教育摆脱贫困”取得了显着效。继续实施免费教育,完善 15 年免费教育和“三保”政策,加快寄宿学校准化建设和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改进计划。力争实现“个百分之百”。2016 年,定向招生贫困家庭“两后生”2120 人;贫困农牧民女高考全面实施专项计划,对贫困农牧民 950 名子女进行了录取;使用资金 1亿元对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 4.11 万人次。全区投入投资 6790 万元,用建设了 280 个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基于企业和产业的基础上,对 4.92 万名贫人口实施了定位和后续培训,实现转移就业 3.44 万人34。在过去的三年里,西自治区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每年有 800 名教师被招到西藏支教,配合实施教

职业教育,小学,代际传递,高校毕业生就业


断贫困代际传递,让优质的教育照亮每一个孩子。实现对未升学初、高中(两后生)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全覆盖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校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高度体现职业教育的功传职业教育是为了每个人,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的职工和技术技能人才让“行行出状元”“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思想和“人人皆可人人尽其才”的观念深入人心。积极落实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由可知,“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以及幼儿园人数高于高中职人数。尤其,小学人数最高,说明日喀则市农牧民重视教育增强。

工位数,拉萨,车间,工位


注:资料来源于 2016 年拉萨二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第五,设施设备齐全。目前已到位的设备总值 4618.2775 万元,生均设备已达 10938.6 元。目前可提供实训实习工位总数 2034 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 0个,由图 4-1 可知拉萨二职业各车间工位数,其中木工车间 130 个工位,缝163 个工位,唐卡车间 114 个工位,声乐琴房 40 个工位,舞蹈房 50 个工位,流车间 120 个工位(会计实训室 152 个工位,市场营销实训室 78 个工位),药车间 125 个工位,烹饪实训中心 128 个工位,酒店 78 个工位,模拟导游个工位,资源环境实训室 30 个工位,物业车间 48 个工位,建筑车间 85 个工加工车间 13 个工位,信息实训机房 480 个工位,印刷实训室 40 个工位,布线训室 30 个工位,网络实训室 50 个工位。现有纸质图书 40570 册,生均 7.7 册书;电子图书 241909 册。与 2015 年度相比,设备总值增加 1405.1015 万元,均设备值增加 3288 元,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下降 0.03,纸质图书生均增加 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莲凤;;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的地方实践与未来选择——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2 李佳欣;吕德宏;;贫困山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效果及政策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19年03期

3 孙志慧;;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艺术扶贫模式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13期

4 施云燕;;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度假旅游;2019年03期

5 李俊;;浅析乡村旅游的扶贫创新模式[J];农家参谋;2019年11期

6 薛婷婷;;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下邢台市精准扶贫模式创新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19期

7 胡兴东;;《中国扶贫模式研究》导读[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8 汤倩;;创新产业扶贫模式,提高脱贫攻坚成效[J];金融经济;2019年08期

9 何洪华;;“六养”视角下潼南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9年10期

10 许圣义;赵祖英;张改层;;“5+”扶贫模式,加出养殖脱贫好门路[J];科学种养;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孟;邹永佩;邬晓梅;雷波;宋卫坤;;锦屏村水利精准扶贫模式探索与实践[A];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6年

2 李中南;;贵州金融扶贫模式与路径研究[A];智汇贵州——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3 李裕南;;茗皇茶扶贫模式及品牌营销经验介绍[A];2011广东茶产业发展论坛(专刊)[C];2011年

4 王红岗;;贵州民族地区的扶贫模式与制度创新[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李周;;后记[A];社会扶贫中的政府行为调查报告[C];2001年

6 张汪洋;赵子建;慎承允;徐战争;;我国体育精准扶贫模式研究[A];第七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8年

7 平红;;以富带贫 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模式——新郑市具茨山贫困村风后岭村整体易地搬迁扶贫模式的调查报告[A];“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8 刘朴佑;;科技如何助力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A];第七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一:科普助力精准扶贫[C];2017年

9 田永强;董劲威;;信贷扶贫到户的有益探索——河南省虞城县试行孟加拉扶贫模式的实践与做法[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10 黄光荣;;扶贫脱贫获显绩 文化扶贫正当时[A];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智库名家·贵州学术年会暨文化扶贫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春生 吴永照;巴州区创新扶贫模式 提升脱贫质效[N];巴中日报;2019年

2 王晓;省农信社:创新扶贫模式 实现“精准滴灌”[N];甘肃日报;2019年

3 记者 杨少明;十大产业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N];辽宁日报;2019年

4 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徐敬操;市司法局探索建立“1+4”法治扶贫模式[N];淮北日报;2019年

5 河南法制报记者 何永刚 通讯员 宋宪印;创新扶贫模式 夯实脱贫基础[N];河南法制报;2019年

6 西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陆春萍;深度贫困地区多元扶贫模式的探索和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胡静波;甘肃省光彩会创新扶贫模式见成效[N];中华工商时报;2019年

8 记者 乔磊晶;我市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N];赤峰日报;2019年

9 许贵元;“一保通”保险扶贫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N];人民政协报;2019年

10 记者 魏涛;旬阳“村级劳务扶贫模式”被全省学习借鉴[N];安康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郑志龙;马克思主义视野下我国贫困与反贫困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龚晓宽;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靳拥军;重庆市农村科技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吕国范;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扶贫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5 张曦;连片特困地区参与式扶贫绩效评价[D];湘潭大学;2013年

6 翁标;福建造福工程农户满意度及搬迁意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曹洪民;中国农村开发式扶贫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8 李文钢;聚光灯下的宁村扶贫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范永忠;中国农村扶贫资金效率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艳莉;“可溯平台”互联网金融+电商扶贫模式案例分析[D];河北经贸大学;2019年

2 张展雄;涞水县金融扶贫模式研究及政策建议[D];河北大学;2019年

3 王旭;A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案例分析[D];河北大学;2019年

4 覃浩;宣恩县金融扶贫模式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5 海霞;“企业+农户”产业扶贫模式中的违约现象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6 周炜;渭南市精准扶贫模式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7 李媛媛;西藏教育扶贫模式研究[D];西藏大学;2019年

8 马莹;光热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9 邵凌云;我国东部地区农村扶贫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10 李晴;可持续生计视角下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48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48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b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