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07:31
【摘要】:2007年,为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我国开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山西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有所作为,低保标准的制定成为关键。低保标准一方面要紧贴贫困群体的切实需要,尽量满足多元化需求,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也要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对地方财政造成负担,导致制度的不可持续;此外,还要避免接受低保的群体陷入“贫困陷阱”,违背制度初衷。山西省目前在农村低保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从制度规定来看,已出台的政策对低保标准制定的有关规定更加具体而切合实际;保障标准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反贫困取得重大进展,保障人数和救助率整体为下降态势;保障人群中,女性和老年人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未成年人和残疾人所占比重下降。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农村低保制度缺失,低保标准制定与调整的有关规定还很不明确;各级财政支持力度不够,政府投入不足;农村低保标准偏低,保障水平有待提高。针对上面出现的问题,文章借助逐步回归法对山西省农村低保标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比较显著;并根据山西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使用了从消费角度出发测定低保标准的恩格尔系数法对山西省各地市农村低保标准的理论值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实际值均低于理论值,山西省农村低保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然后借助多指标综合得分系数排序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山西省农村低保救助资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村低保救助资源比较匮乏,而且在各个地级市之间分布很不均衡。综合山西省农村低保标准存在的问题以及救助资源条件现状,各级政府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制定完整规范的农村低保标准确定与调整体系,对农村低保救助资源进行必要的统筹和调配等方面进行完善,最大限度保障农村贫困群体的实际生活。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89
【图文】:
数据来源:根据表 3.2 绘制而成图 3.1 2007-2016 年全国及山西省农村低保标准对比图3.2.2 山西省各地市农村低保标准山西省各地市农村低保标准也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变化。如表 3.3 所示,2016年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农村低保标准继续领跑全省,达到 462 元/人/月,而其余地市多位于 230-260 元/人/月之间。表 3.3 2008-2016 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农村低保标准汇总表 元/人/月年 份城 市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太 原111.4 123.0 143.0 198.5 250.6 336.5 370.3 392.3 462.0大 同57.1 71.5 82.3 106.2 131.9 172.0 198.9 218.4 241.5阳 泉103.3 110.0 120.0 142.0 176.0 200.0 225.0 247.5 268.0长 治51.8 93.3 106.0 130.3 161.7 185.7 208.9 224.1 261.6
资料来源:根据表 3.5 绘制而成图 3.2 山西省农村低保保障人数及救助率变化示意图3.3.2 山西省农村低保的保障结构对低保制度所保障的群体进行结构分析,能够很好地了解到保障对象的来源和类型,从而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为“分类施保”奠定基础。农村低保人员的分类主要是对农村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的分类,即主要是对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保障情况进行统计。从绝对数来看,女性和老年人的保障人数在 2011-2013 年呈递增的趋势,并于 2013 年达到顶峰,分别为 529393 人和 852921 人,此后逐年下降,2016 年分别为 456414 人和 694214 人。而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大体上为下降的趋势,未成年人从 95729 人下降到 54906 人,降幅为 42.64%,残疾人由 178409 人下降到 137752 人,降幅为 22.79%。表 3.6 2011-2016 年山西省农村低保制度按人员性质分类表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表 4.1 绘制而成图 4.1 2008-2016 年山西省农村低保标准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趋势图4.2 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较弱4.2.1 财政投入力度有限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低保制度与其他制度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一是面向贫困群体,二是保障基本生活。这使得低保制度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较大,绝大多数资金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与补贴。低保户生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政府所划定的低保线:政府在低保方面的支出多,低保线高,低保户的生活水平则相应就会得到提高;相反,政府在低保方面的支出少,划定的低保线低,则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就比较低。政府财政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89
【图文】:
数据来源:根据表 3.2 绘制而成图 3.1 2007-2016 年全国及山西省农村低保标准对比图3.2.2 山西省各地市农村低保标准山西省各地市农村低保标准也都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变化。如表 3.3 所示,2016年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农村低保标准继续领跑全省,达到 462 元/人/月,而其余地市多位于 230-260 元/人/月之间。表 3.3 2008-2016 年山西省各地级市农村低保标准汇总表 元/人/月年 份城 市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太 原111.4 123.0 143.0 198.5 250.6 336.5 370.3 392.3 462.0大 同57.1 71.5 82.3 106.2 131.9 172.0 198.9 218.4 241.5阳 泉103.3 110.0 120.0 142.0 176.0 200.0 225.0 247.5 268.0长 治51.8 93.3 106.0 130.3 161.7 185.7 208.9 224.1 261.6
资料来源:根据表 3.5 绘制而成图 3.2 山西省农村低保保障人数及救助率变化示意图3.3.2 山西省农村低保的保障结构对低保制度所保障的群体进行结构分析,能够很好地了解到保障对象的来源和类型,从而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救助,为“分类施保”奠定基础。农村低保人员的分类主要是对农村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的分类,即主要是对女性、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保障情况进行统计。从绝对数来看,女性和老年人的保障人数在 2011-2013 年呈递增的趋势,并于 2013 年达到顶峰,分别为 529393 人和 852921 人,此后逐年下降,2016 年分别为 456414 人和 694214 人。而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大体上为下降的趋势,未成年人从 95729 人下降到 54906 人,降幅为 42.64%,残疾人由 178409 人下降到 137752 人,降幅为 22.79%。表 3.6 2011-2016 年山西省农村低保制度按人员性质分类表
资料来源:本图根据表 4.1 绘制而成图 4.1 2008-2016 年山西省农村低保标准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趋势图4.2 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较弱4.2.1 财政投入力度有限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低保制度与其他制度相比有着自身显著的特点,一是面向贫困群体,二是保障基本生活。这使得低保制度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性较大,绝大多数资金来源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与补贴。低保户生活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政府所划定的低保线:政府在低保方面的支出多,低保线高,低保户的生活水平则相应就会得到提高;相反,政府在低保方面的支出少,划定的低保线低,则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就比较低。政府财政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海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5年12期
2 袁璐雯;王秋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标准地区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实证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23期
3 曹海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理论测算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年21期
4 邓大松;仙蜜花;;基于ELES模型的湖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评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5 潘敏;王磊;;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经济适应性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15年03期
6 边恕;孙雅娜;郝悦;;城市居民低保标准确定及指数化调整机制设计——以辽宁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15年01期
7 葛淑敏;;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研究——从低保标准视角出发[J];经营管理者;2015年01期
8 起建凌;李永前;金t
本文编号:2776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7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