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神木市三类空间划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13:26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取得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城镇空间不断挤占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的情况日益显现,导致国土空间结构逐渐失衡,这种不平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区的进步和繁荣,也加剧了人地矛盾。近年来,这些问题逐渐引起了国人对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绿色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科学划定农业-城镇-生态空间已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这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国土空间的优化配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系统地梳理了三类空间相关研究理论基础之上,首先对三类空间内涵进行了概述,通过构建分类体系,运用三类空间洛伦兹曲线和三类空间基尼系数对神木市2016年三类空间现状从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两方面作了分析,总结出三类空间布局特点。接着从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选取评价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分别对神木市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作了适宜性评价。然后通过衔接相关规划,确定出核心空间划定范围,并据此对神木市核心三类空间进行划定。再根据三类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通过制定划定准则,对神木市一般三类空间进行划定,最后将核心三类空间和一般三类空间划定结果进行叠加,形成神木市三类空间划定结果,并提出指引性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神木市2016年三类空间规模: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面积依次为:588509.94公顷、142081.61公顷、16866.92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8.73%、19.01%、2.26%。三类空间均衡程度: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其中生态空间为绝对平均,农业空间为比较平均,城镇空间为差距较大。(2)三类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神木市全域范围内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适宜程度限制性较大,多表现为一般适宜和不适宜。农业空间中最适宜与比较适宜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35.35%,多集中分布在东南部乡镇,其他范围内分布量少。城镇空间中最适宜与比较适宜面积之和占土地总面积的40.62%,多位于中心城镇、西南部和部分北部地区,主要呈带状和抱团式发展,其他范围分布量少。生态空间适宜程度限制性小,主要表现为最适宜和比较适宜,二者面积之和占土地面积的55.32%,多集中连片分布在西部、北部乡镇,有的呈带状沿河分布。(3)划定后,神木市三类空间规模: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生态空间面积为560350.87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4.97%,多集中连片布局在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高发的西北部乡镇以及沿河两岸的区域。农业空间面积为159952.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40%,主要布局在水源充沛、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的东南部乡镇、中部和北部乡镇。城镇空间面积为27154.91公顷,占土地面积的3.63%。城镇空间布局一改零星分散的现状,聚集度有所增强,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多布局在中心城区、北部和西南部乡镇,中部连接北部的城镇空间沿河呈带状发展,西南部城镇空间呈组团式发展。总体来看:神木市三类空间划定方案切实可行,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导向,在衔接相关部门规划的同时也体现了神木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该成果可为神木市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01.2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生态空间,类空间,基本农田,重农


图 2.1 三类空间关系图三类空间划定内涵类空间划定,是以《导则(试行)》为指导,根据市县主体功能定位,利关规划底图,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依据国土空间适宜性评价宜地划定出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并将划定结果进行修正的过间划定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永久基本农田,必须保证基本农田的完整性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建成区、“十三五”期间所确定的保障区域经济发省级-市级-县级重点建设项目;生态空间划定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生态安然保护区、重要水源保护地等区域,以保证划定结果的可靠性。类空间分类体系国现行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多注重农业生产与建设开发,而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用地纳入未利用地,使得未利用地被大量占用,生态

神木,佳县,大陆性,季风气候


地处陕西最北部,与山西、内蒙接壤。如图3.1 所示,神木市东北部与府谷县相连,西南部与榆阳区、佳县相接。地理坐标在东经109°40′至 110°54′和北纬 38°13′至 39°27′之间。(2)自然条件神木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主要表现为:气候干燥,灾害频繁,寒暑剧烈,四季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荣;;为市县“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解析市县三类空间划分的成效[J];中国测绘;2015年06期

2 喻忠磊;张文新;梁进社;庄立;;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9期

3 陈海嵩;;“生态红线”制度体系建设的路线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9期

4 朱媛媛;余斌;曾菊新;韩勇;;国家限制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优化——以湖北省五峰县为例[J];经济地理;2015年04期

5 徐阳;苏兵;;区位理论的发展沿袭与应用[J];商业时代;2012年33期

6 姚士谋;陆大道;陈振光;李昌峰;王聪;吴建楠;;顺应我国国情条件的城镇化问题的严峻思考[J];经济地理;2012年05期

7 杜鹏飞;陈敏;肖劲松;郑钰;;喀斯特地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以贵阳市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张继东;;城镇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4期

9 滕明君;周志翔;王鹏程;郑忠明;谢启姣;;快速城市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结构特征与调控机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10 陈军伟;孔祥斌;张凤荣;姜广辉;;基于空间洛伦茨曲线的北京山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7775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775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a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