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牡丹江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8:44
【摘要】: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强度逐渐增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出现,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能保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这是如今需要解决的。近年来,随着牡丹江市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于区域建设用地的需求也是逐年递增,从而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从土地资源可持续角度,对于该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牡丹江为研究区,基于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关理论,选取指标构建了牡丹江市土地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测算了2010-2016年牡丹江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从时间尺度上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从系统内部和外部探究其影响因素,并根据评价结果,借助GM(1,1)模型预测2017-2020年牡丹江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结果为牡丹江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参考,为后期规划项目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结果如下:(1)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1)2011年至2016年,牡丹江市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由0.5884上升到0.7680,增加了0.1796;土地经济规模承载力指数由2011年的0.5167增长到2016年的0.7919;土地建设规模承载力指数从0.5482增长到0.6926;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指数由0.4848增加到0.5745,土地综合承载能力水平还是在逐年提高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数由0.5568上升到0.7070。(2)影响因素与预测结果:1)从系统内部,主影响因素为人均耕地面积,其次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道路面积,地均国定资产投资,森林覆盖率,最小的影响因子是城镇化率;从系统外部:土地本身情况、土壤质量、水土流失。2)基于GM(1,1)预测2017-2020年牡丹江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预测,即2017-2020年牡丹江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等级均处于较高等级。(3)通过以上提出提高牡丹江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合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局部人口密度;保护耕地;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承载质量;提升土地生态承载力;提高经济技术措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01.2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牡丹江市


引 言、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对土地承载力进行界定与探索,并构建该研究区力评价体系,主要是采取一定的评价方法与预测模型,对牡丹江土地承载力进行评丹江市土地承载力现状及动态变化,并对 2017-2020 年的土地承载力水平进行预出提高牡丹江市土地承载力的对策建议。即理论研究与实例研究方法都在其中有研究思路文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与相关理论作为理论支撑,结合牡丹江市研究现状,江市土地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经济承载力、土地建土地生态环境承载力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对涉及的自然经济指标进行数据处理,定指标权重,从而评估牡丹江市 2011-2016 年土地承载力水平,并对这六年间牡资源承载力进行时间变化分析,以此为结果,预测 2017-2020 年牡丹江市土地承载提出提高牡丹江土地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概况


研究区概况概况件概况理位置处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长白山的北部,牡丹江由南至北东经 128°02'38"-131°18'09",北纬 43°24'50"-45°59'区域,西边与哈尔滨市为邻,南面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相交界。分重要。研究区行政面积为 3851.67km2,辖宁安、海林、穆棱、绥县及东安、爱民、西安、阳明 4 个城区。牡丹江市是东北东部地于中国、俄罗斯与朝鲜合围的“金三角”腹地,地理区位发展优

趋势图,牡丹江市,趋势图


.5-4 2011-2016 Mudanjiang Cit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C份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数 0.4848 0.4762 0.4986 0.5315 0.5443 0.57级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 土地综合承载力分析据构建指标体系及测算公式,估算 2011-2016 年牡丹江市土地承载力,将评价-5 和图 5-1 所示,即 2011-2016 年牡丹江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成上升趋势。于牡丹江市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经济承载力、土地建设承载力和土地生态环础上对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从 2011-2016 年,牡丹江市土地水平还是在逐年提高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分值由 0.5568 上升到 0.707502。牡丹江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稳中有升。在牡丹江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经济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背景下,牡丹江市土地承载力在不断提升。011-2016 年牡丹江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总体成上升趋势,土地承载力等级由一般而且土地承载力水平也逐渐达到均衡的状态。其中土地经济承载力与综合承载致相似,而生态环境承载力整体水平较低,仍需要改善,任何承载力都需要适的增加,进而,要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武;孙长宇;张颀;闫妍;韩月新;;基于熵权分析的佳木斯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5年06期

2 张霞;石宁卓;王树东;陈晓宁;;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3 宋戈;韩天宇;王越;;基于生态足迹的齐齐哈尔市土地承载力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4 韩燕;;承载力理论文献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2期

5 孙钰;李新刚;;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6 倪瑛;王伟;;贵阳市相对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12期

7 虞晓芬;丁赏;;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2年12期

8 马琴琴;方敏;;新疆兵团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J];新疆财经;2011年05期

9 陈珏;雷国平;王元辉;;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10 周哲;高淑桃;;雅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及评价[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新刚;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金阔;基于生态足迹的县域土地承载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2 谭波;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柳青青;基于人粮关系的湖南省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倪琳;老河口市土地承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方智明;福建省相对资源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89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789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2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