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对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08-21 16:22
【摘要】: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发展农业合作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的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进步提供了理论基础。农业问题一直都备受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和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合作思想中农业合作社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农业合作思想,之后通过列宁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起来,之后中国共产党借鉴苏俄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实践中继承、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还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农业。当前我国有9亿的农业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七十,农业人口达到7亿,占我国产业总人口数量的百分之五十,因此,“三农”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富强以及国民的质素。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战略问题,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处。如何引导中国农业合作的发展,克服小农经济的不利影响,更好地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直是我们党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农业合作社是我们党领导亿万农民摆脱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建立适应工业化发展,引导农民走向合作化道路的典型模式和最基础的生产组织形式。目前,在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农民的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阻碍了农业的发展,发展农业合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新型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不仅创新了产品的交换方式,流通组织的形式,还创新了分配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它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为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马克思农业合作的理论进行概述,梳理了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历程。同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在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指导下的中国农业合作社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论述了当前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深入研究得出推进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可行的对策。希望通过对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的系统梳理,对我国农业合作化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而对当前进行着的新型农业合作化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探索出一条新的中国特色农业合作化道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本文在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的基础上,以改革开放时期为时间界限,概述了我国农业合作社在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时期以及21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并指出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以及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剖析了发展不足的原因,再根据现存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有助于推进我国新型农业合作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本文一共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对本文选题的缘起、价值和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进行了说明,同时梳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农业合作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对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进行概述并对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我国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必然性。第四部分论述了我国当前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研究我国新型农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现阶段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不足的原因。第五部分以马克思农业合作理论为基础,针对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结语主要是简要的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321.42;F091.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旷爱萍;;保护农民利益的途径: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J];发展研究;2013年01期

2 李雪;;基于马克思主义合作制视角的我国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理性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3 黄祖辉;扶玉枝;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7期

4 崔宝玉;;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治理[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5 刘崇锦;李燕凌;;农业“两个飞跃”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实践创新[J];价值工程;2011年02期

6 刘崇锦;李燕凌;;农业“两个飞跃”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思想的理论创新[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24期

7 陈俊梁;;农民专业合作社治理结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陈锡文;;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J];农村工作通讯;2007年12期

9 林坚;黄胜忠;;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权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10期

10 陈荣佳;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799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99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5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