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凉州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15:01
【摘要】:随着凉州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点整治问题迫在眉睫。农村居民点整治可以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控制人均居民点占地面积,腾退出农用地缓解人均耕地不足,双向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农村居民点整治应当与增减挂钩、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相结合,达到农民生活质量和收入双向提高的目的。本文以武威市凉州区29镇8乡1个生态指挥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从2016年凉州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提取居民点用地面积,并按照乡镇统计,从2016年凉州区卫星影像图对宅基地进行人工判别,应用ArcGIS软件勾绘出边界,计算农村宅基地面积,并将道路等进行判别进行矢量化处理。分析凉州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计算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值和实际潜力值,按照农村居民点实际潜力值进行分级,针对各乡镇社会经济等实际情况,提出6种居民点整治模式和5条整治措施。凉州区农村居民点总个数为12362个,农村居民点面积为17781.70hm~2,占全区建设用地面积的55.49%,全区农村人均居民点面积在131.42-402.64m~2/人之间,平均值为241.21m~2/人,是国家规定人均建设用地最高标准标准140m~2/人的1.72倍;全区户均宅基地总面积为13101.28hm~2,户均宅基地面积平均值为765.71m~2/户,各乡镇户均宅基地面积在260.18-1359.77m~2/户。全区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情况差距大,除金羊镇外,人均居民点面积和户均宅基地面积不同程度的超标。凉州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值为6138.29hm~2,实际潜力值为2434.16hm~2,占理论潜力值的39.66%。理论潜力值转化为实际潜力值难度较大。根据农村居民点整治实际潜力值将凉州区37个乡镇一个生态建设指挥部分为3级,I级整治潜力区包括黄羊镇、武南镇、永昌镇、双城镇、张义镇、五和镇、高坝镇、洪祥镇8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值为2940.48hm~2,实际潜力值为1346.64hm~2,实际潜力值占理论潜力值的45.80%,实际潜力值占全区的55.32%;II级整治潜力区包括河东镇、金河镇、金沙镇、和平镇、永丰镇、丰乐镇、四坝镇、清水镇等16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值为2347.57hm~2,实际潜力总值为859.02hm~2,实际潜力值占理论潜力值的36.59%,占全区整治实际面积的35.29%;III级整治潜力区包括怀安镇、金羊镇、中坝镇、发放镇、羊下坝镇、下双镇、吴家井镇等14个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值为850.24hm~2,实际潜力总值为197.81hm~2,实际潜力值占理论潜力值的23.27%,占全区整治实际面积的8.13%。确定居民点整治主体、整治原则、整治模式和整治措施。整治主体主要是政府、农民、民间资本。整治原则主要有布局优化原则、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生态经济效益为先原则。凉州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共提出6种模式:城镇包入模、重点城镇带动模式、“中心村”模式、旅游发展模式、村庄内部改造模式、整体搬迁模式。农村居民点整治措施主要:建立农村居民点整治资金保障机制、尊重农民意愿愿、新居民点的建设、旧居民点的处理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01.3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居民点,示意图,农村居民点


2.1.1 农村居民点用地概念农村居民点用地是指能用于农民居住、娱乐和生产综合性用地,不仅具有居住功能、娱乐功能、仓储功能、道路交通功能等,还包含一些基础设施用地,如家中庭院,通户路[31]。农村居民点用地有一定的生产功能,例如:家畜养殖,园艺种植、家庭作坊、民宿等。在农民眼中,居民点用地也是提高收入的一种载体,是农民生活的根基所在,权属归于村民集体所有。如图 2-1 所示:从居民点分级图来看,乡村型居民点包含有中心集镇居民点、一般集镇居民点、中心村居民点和基层村居民点。受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中心集镇和一般集镇建设用地类型较多,包含住宅、公共设施用地、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用地等。中心村居民点和基层村居民点用地建设用地类型较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有待提升。

行政区划图,凉州区,行政区划图,灌漠土


甘肃农业大学 2018 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0.0914 亿 m3/年(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全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9.282 亿 m3/年。(5)土壤类型凉州区土壤类型受地理、气候、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布规律极为明显:南部祁连山以草甸黑土、栗钙土为主;中部平原以灌漠土为主;北部荒漠区以沙质土为主[44]。中部平原绿洲由于灌溉、施肥、耕作培育熟化的灌漠土和潮土类土种多达 24 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娥;白永平;纪学朋;乔富伟;张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及分异[J];水土保持研究;2018年02期

2 徐羽;钟业喜;徐丽婷;吴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居民点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年01期

3 马小娥;白永平;纪学朋;乔富伟;张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农村居民点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01期

4 赵灵灵;袁斐;张祺;;丹东市进一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若干建议[J];南方农业;2018年06期

5 贾丽;高泽崇;郑鹏飞;吴小曼;杨享兵;张长春;;基于综合质量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区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年04期

6 刘晶;金晓斌;范业婷;项晓敏;冉娜;周寅康;沈春竹;;基于“城——村—地”三维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策略——以江苏省新沂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8年04期

7 赵茜宇;刘婧;张占录;;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与治理优化——基于山东省试点项目的调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3期

8 李佩恩;匡W氀

本文编号:27995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7995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d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