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1 14:18
   丝绸之路从古到今首先是一条贸易之路,准确的说是一条以丝绸、茶叶、香料、毛皮等为代表的跨越欧、亚、非大陆的农产品贸易大通道。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时,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演,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古丝绸之路农产品贸易将迎来伟大复兴的机遇。沿线诸多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农业资源禀赋各异,农产品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当前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不平衡,出口农产品遭受国际市场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影响频繁,进口农产品贸易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贸易形势严峻。面对后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挑起的贸易保护主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农产品贸易将开辟一条新的贸易通道。开展对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测度,分析影响贸易潜力因素,提出实现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对策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引力模型、随机前沿方法结合新新贸易理论为依据,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的一般分析框架。按照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现状与演变”、“理论推断与潜力测度”、“影响因素研究”及“实现方式与政策启示”等四方面逐步展开研究。为透彻研究1995-2014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演变,本文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区和拓展区的区域差异。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基本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最高水平,而进口受到本国经济影响仍处于下降通道。同时考虑到进口农产品多为资源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农产品的意义值得重新评估。为测度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本文在扩展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选择最优模型对中国与沿线各国进、出口贸易潜力进行测度,使用贸易潜力测度指数判断中国与沿线各国贸易潜力的各种状态。回归结果表明经典引力模型中主要解释变量的解释力较强,其中中国的人口规模因素对出口贸易负面影响较大,表明大国的市场消费确实阻碍了出口贸易的发生。考虑到传统引力模型的局限性,为进一步测度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本文考虑贸易非效率项与随机误差项独立设定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度自然因素决定下的农产品贸易最优前沿水平,分析贸易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效率不断上升,贸易非效率因素是造成中国与沿线各国间贸易水平和贸易潜力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重点提升对出口贸易效率偏低的印度、伊朗等国农产品贸易潜力,同时关注德国、俄罗斯等出口贸易潜力数值居前列的农产品贸易大国。另外,我国与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进口贸易效率较高,而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具有提升进口贸易潜力空间。为深入寻求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各种影响因素,本文通过CES效用函数推导构建含有制度质量的引力模型,考察传统引力模型影响因素的同时,特别对政府稳定性、贸易自由度、金融自由度等16种制度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庞大繁杂的社会系统中各种制度质量对农产品贸易潜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度质量影响十分显著,中国农产品贸易偏好制度质量高的国度,颇有意外的是腐败控制对贸易显著负弹性。为探究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实现方式,本文借助新新贸易理论特别是贸易边际视角,利用前文随机前沿方法测度的贸易潜力,分解未来潜力实现的两种贸易边际值。结果发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中,集约边际占据主要部分,扩展边际非常小。且中国与沿线国家核心区的发展中国家贸易,扩展边际较显著;与沿线国家扩展区发达国家贸易,集约边际较显著。最后针对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提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实现的若干政策建议:强化出口贸易,做优进口贸易;改善制度环境,提高制度质量;降低贸易非效率因素,积极扩展农产品贸易;关注贸易增长的二元边际,优化潜力实现方式。
【学位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323.7;F752.7
【部分图文】:

中国农产品,农产品贸易,总额,比重


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从 2001-2013 年间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及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比重的变动趋势看(图 3.1),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总体呈扩大趋势,其中 2001-2006 年期间增长态势较为明显,但中亚五国农产品在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且总体偏低,不足 1%,农产品贸易规模及比重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就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而言,中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目前已经发展到非常便利,且变动幅度不大;哈萨克斯坦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速度最快,已由一般便利发展到非常便利,仅次于中国;塔吉克斯坦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近年来不断提升,已由不便利发展到一般便利;相比上述国家,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仍为不便利,是目前便利化水平最低的国家。可见,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 GDP、进口国 GDP、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均无疑将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中亚国家发挥促进作用,扩大双边农产品需求和供给能力,市场潜力巨大。

趋势图,主要国家,进出口贸易,趋势图


其他国家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整体水平比较落后。从图 3.2 ,图 3.3 所示农产品贸易来看,我国对环中亚主要国家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沙特和伊朗的农产品贸易规模总体呈快速上升趋势,但中国与该区域主要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往来比重仍然较小,且均呈下降趋势。但需要指出的是,该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是我国农产品贸易往来潜力区。以俄罗斯为例,据学者龚新蜀和张晓倩(2014)测算,中国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巨大,中国对俄罗斯的农产品供给量与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量之间还存在市场缺口。这一方面归因于俄罗斯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的特点,农业产值较低,导致其本国农产品产量无法满足国内需求,而且,中国与俄罗斯进行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潜力(张英,2012);另一方面,目前俄罗斯对多种进口农产品仍然存在关税高峰现象,使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的发挥受到很大限制(郝宇彪,2013)。由此可见,未来时期中国与俄罗斯深化农产品贸易关系,尽早排除阻碍双方贸易发展的障碍,将促进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充分发挥。

主要国家,农产品,经济带,情况


图 3.3. 2001-2013 年中国对环中亚主要国家进出口农产品情况亚欧经济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拓展区。该地区覆盖了亚欧大陆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完全版图区。 该地区(含环中亚地区、不含中国)人口规模达到 27.4 亿人,GDP 规模高达 26.7 万亿美元。其中,欧洲段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端,经济整体繁荣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对外贸易活跃,尤其是西欧地区经济高度发达,是世界经济最集聚的地区之一。从对华交往来看,欧盟与中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两端,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交流不断深化,2013 年仅德、法、英、意、乌五国与中国的农产品进出口额就高达 129.92 亿美元,其中出口占 50.13 亿美元,进口占79.79 亿美元。观察中国与亚欧板块其主要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往来(图 3.4),农产品贸易规模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但与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比值在波动中略有下降,中国对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范围与深度还有限,在以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还可进一步挖掘此区域农产品贸易潜力,更大程度地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丹;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0年02期

2 高彩云;浅析中国的农产品贸易[J];杭州科技;2000年04期

3 张桂林,刘晓光,王政宇;辽宁与日本农产品贸易回顾与分析[J];辽宁经济;2000年10期

4 马宇;我国农产品贸易政策亟需调整[J];政策;2000年03期

5 赵静 ,杜明霞;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贸易[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2年08期

6 梁秋燕;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技术;2002年09期

7 宋海英;农产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及我国的对策[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吕宏;技术壁垒与农产品贸易[J];新农业;2002年04期

9 吕宏 ,刘彦波;技术壁垒在农产品贸易中的表现形式[J];新农业;2002年06期

10 李三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承诺[J];农家顾问;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2 张蕙杰;王瑜洁;;中国农产品在韩国市场的比较优势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3 赵玉榕;;当前两岸农产品贸易的跟踪分析[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4 陈彤;;近10年来中日农产品贸易形势分析[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冷传慧;;农产品贸易中价值标准设定与量化的探讨——以日本水产品进口为例[A];2009’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赵玉榕;;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浅析[A];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25年庆暨台湾研究的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安洁;谢淑娟;来永钧;杨锐;刘春霞;刘志强;付庆伟;张伟;王海瑛;王雪;;山东省农产品国际市场准入技术措施研究与应对分析[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8 王音;;21世纪我国植保植检工作对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及相应对策[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9 陈继勇;隋晓锋;马继宪;雷欣;;中美农产品贸易相对国际竞争力研究[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10 穆月英;;我国农产品地区比较优势的定量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俞永炳;重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贸易[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2 本报记者 黄文方;农产品出口如何突破“重围”[N];农民日报;2001年

3 翁鸣;我国向农产品贸易大国迈进[N];国际商报;2006年

4 农业部信息中心 钟永玲;中越农产品贸易发展势头良好[N];国际商报;2006年

5 李高超;中方希望保障正常农产品贸易[N];国际商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董山峰;我国为何主动调低农产品出口增速[N];光明日报;2006年

7 许志平;发达国家为何极力保护农产品贸易?[N];金融时报;2006年

8 桂冕;我省农产品出口突破亿美元[N];江苏经济报;2006年

9 庞博;我对日农产品贸易如履薄冰[N];农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莎 通讯员 王铭;我省前10月农产品创汇4.5亿美元[N];云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勤昌;农产品贸易保护制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王瑞;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陈阵;美国农产品贸易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唐仙丽;WTO框架下农产品贸易促进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5 杨莲娜;农业贸易政策改革及对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司伟;FTA背景下中国与潜在自由贸易伙伴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7 董桂才;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赵文;国内支持与农产品贸易次优格局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杨金发;两岸农产品贸易障碍、潜力及突破路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滕;我国农产品贸易争端解决主体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刘伟轲;中俄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3 孟金花;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及我国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君婷;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及解决对策[D];延边大学;2009年

5 仲晶;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取向[D];苏州大学;2004年

6 付建全;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7 高慧;论日本的农产品贸易政策与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宋新刚;中美农产品贸易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丁永晟;中日主要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石晓虎;战后美欧农产品贸易摩擦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235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235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4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