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2 17:24
   多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出了要求,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指出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郏县红牛原产于河南省郏县,是中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也是郏县人民最为骄傲和自豪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到了新时代,郏县红牛产业发展更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笔者为此开展了对于郏县红牛产业的调查研究和实证分析,试图为郏县红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本文的研究建立在充分调研的前提条件下,在有详实数据支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调查分析法、文献资料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方法,首先立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规模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特色经济理论进行了理论阐释,其次对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最后从农业产业化的角度出发,对郏县红牛的在养殖、加工贮藏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及成因给出了解决对策和措施,以此探究郏县红牛的特色产业化之路。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郏县红牛产业目前虽然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这问题急需解决,主要体现在养殖环节中郏县红牛产业还存在着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少、缺少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农民、疫病防治效果欠佳、农业保险保障不足、环境污染尚未彻底解决等问题;储藏加工环节还存在着产业链条不完善、加工技术较为落后、冷链运输和冷库建设程度较低等问题;销售环节还存在着没有建立起国家级知名品牌、销售市场扩展不足、电子商务模式未推广等问题。探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养殖环节的成因主要体现在缺乏统一的养殖用地规划、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差、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性保险未开展、排污治污配套设施不完善;储藏加工环节的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主导企业未发挥引领作用、高新技术推广困难、不够重视冷链和冷库建设;销售环节的成因主要体现在没有建立起国家级知名品牌、销售市场扩展不足、电子商务模式未推广。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人力、地力、物力、财力、智力五力齐聚,首先生产环节需要建设规划郏县红牛养殖产业带、制定完善的职业农民培养计划、规范疫病防疫体系并加强监管、尽快开展政策性保险业务、建立长效化的排污治污体系;储藏加工环节需要建立分工明确且紧密结合的完整产业链、加大科技推动扶持力度、加大冷链设施的购置投入;销售环节需要打造“郏县红牛”知名品牌、完善郏县红牛产业市场体系、建立“互联网+”郏县红牛营销体系。通过以上三个步骤的探讨,希望能够为郏县红牛产业的发展乃至其他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早日实现郏县红牛产业的突破性发展。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两个:一是本文以肉牛产业作为特色产业的研究对象。二是本文试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对郏县红牛产业的养殖、加工、销售等所有环节进行全面的研究。
【学位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326.3
【部分图文】:

特色农业,知网,占比


图 1 国内 1993-2017 年“特色农业”相关文章知网收录量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数据库从文献数据来源来看,相关重要报纸文章占比最多,占比 53%,共 142篇,其中农民日报发表相关文章 483 篇,在国内特色农业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影响;秀硕、博论文占比 6%,共 1575 篇;其中直接与特色农业有关的论文 658 篇,具有定参考价值;期刊共发表 10655 篇,占比 39.55%,具有代表性的学者为王建农、姚林、李铜山等;国内外会议发表论文 468 篇,占比 1.73%,参考价值较低,具体请看表 1。表 1 国内“特色农业”文献数据来源库情况数据来源库 篇数 占比报纸 14213 52.75%

整体框架,论文,郏县红牛


是几乎还没有看到从产业全产业链视角开展的相关研究。对特色农业产业究的多,从产业全产业链视角开展研究的还没有看到。以,本文将试着围绕郏县特色红牛产业发展的现状,对郏县红牛产业化经分析,最终合理规划郏县红牛产业发展的布局和发展模式,希望可以丰富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内容思路文将综合运用特色农业相关理论及调查研究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比较分析导论→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存在问题→问题成因→对策措施望”的基本路线。首先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郏县红牛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其次分析目前郏县红牛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对症下药的解决措施,具体请见图 2。

郏县红牛,养殖规模,变化图,单位


郏县红牛产业总体发展概况958 年郏县红牛到北京参加中国第一届农业展览会至今,因郏县红牛品质,其产业持续性的蓬勃发展,总体来说,当前郏县年红牛的发四个部分。持续发展949 年建国以来,郏县红牛的种群数量从 1949 年的不到一万头发展 30 万头,后期虽有下降,但总体来说产业还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18 年郏县全年农业产值 23.86 亿元,畜牧业产值 16.6 亿元,占农业县郏县红牛存栏 6 万头,出栏 4.1 万头,共带来肉牛产值总计 8.7 亿的比重为 52.4%。除了郏县地区外,在平顶山、许昌、漯河、洛阳都发展有郏县红牛养殖产业,由此可见郏县红牛产业在郏县乃至周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建新;张宏怡;;河南郏县红牛真“牛”[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8年46期

2 祁增芳;宁建鹏;王芳;;保种选育优先 品质特性凸显——郏县红牛区域品牌建设行稳致远[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9年08期

3 ;河南省举办郏县红牛研讨会[J];黄牛杂志;2000年03期

4 张花菊;郏县红牛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南畜牧兽医;2000年08期

5 郑二欣,耿二强,张杰,张俊英,朱永红,杨长松,张利康;郏县红牛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黄牛杂志;1998年03期

6 徐忠现;;郏县红牛向我们走来[J];河南农业;1993年02期

7 任秋子;董秀钿;张荣兰;崔平安;张建中;贾秀珍;栾长林;徐玉国;贾留轻;;郏县红牛五项生化常值的测定[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8 ;郏县红牛育种委员会正式成立[J];中国黄牛;1987年01期

9 ;从叶王庄的变化看郏县红牛选育的技术经济效益[J];中国黄牛;1988年03期

10 张怀法;王法义;刘中乾;张恩河;;郏县红牛调查报告[J];黄牛杂志;198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亚军;王李辉;;郏县红牛保种育种关键措施[A];2019中国牛业进展——第十四届(2019)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9年

2 丁亚军;王李辉;王学会;;郏县红牛发展现状及思路[A];第十三届(2018)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8年

3 孙斌斌;张花菊;孙红霞;王琳琳;李志钢;;保种开发并举 打响郏县红牛品牌[A];第十三届(2018)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8年

4 张松山;;浅析郏县红牛品牌创建与发展策略[A];第十三届(2018)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8年

5 张松山;孙红霞;;追溯郏县红牛文化渊源[A];第十三届(2018)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8年

6 张花菊;孙红霞;孙斌斌;王琳琳;徐亚铂;;新形势下郏县红牛开发模式探讨[A];第十一届(2016)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6年

7 庞永红;张春雷;邵斯e

本文编号:2824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24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c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