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15:39
近年来,学术界对农地的集约利用情况关注越来越多。倚靠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成果,伴随着农地流转政策的逐渐完善,我国农地利用形式出现了多种经营方式,并向规模经营发展。但是,不同土地规模的经营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集约用地行为。而中国当前不同土地规模的农地经营组织形态演变到了什么程度?这些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用地的行为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又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应如何引导大农户走可持续集约用地的道路?对于这些新问题,现有研究关注不多,鲜有成果报道。因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基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地区6个调研县(市)24个村组89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在划分农户类型的基础上,对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用地行为差异、行为差异影响因素及粮食生产效率差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到的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区域“非农农户”与“非粮农户”数量增加,超过1/10的农户不再进行粮食生产,小农户数量仍然较多,但粮食生产仅为满足自家口粮,中、大农户已成为研究区域重要的经营组织形式。(2)大农户土地总集约度最高,投入的农业就业劳动力数量最多,质量最高,土地经营处在规模经济阶段,土地规模仍有扩大的空间,但化肥要素与农药要素呈现过度集约状态。过度投入农药与化学肥料会造成土地板结、水体污染、粮食品质下降等问题,危及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应给予高度重视。(3)影响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存在差异的因素因其家庭资源禀赋及生产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影响小农户的因素主要是土地租赁比例、田(地)块大小、粮食生产目标、农业就业人口文化程度;影响中农户的主要是土地租赁成本、农地经营规模、田(地)块大小;影响大农户的主要是农地经营规模、田(地)块大小、农业生产收入、农业就业人口年龄、农业就业人口文化程度。(4)大农户无论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还是粮食商品率在三种规模农户中均为最高。研究区域粮食生产主体开始转向少数农户家庭,“传统小农”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已开始渐渐退出农业生产舞台,中、大农户已成为商品粮的主要生产者。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1.1
【部分图文】:
图 1.1 技术路线图五、创新与不足(一)创新点(1)在理论上,倚靠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用地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总论了我国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差异规律。(2)在研究视角上,不仅仅关注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还重点关注了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可持续化,为引导大农户走土地资源可持续集约化道路提供了参考依据。
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研究区域劳动力外流速度加剧,“三农”问题严重,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出现明显的波动与下降(洪建国;2012)。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尤其是土地“三权”分离制度与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使得研究区域的农地经营组织形式正在出现重大变化,并将对区域的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江汉平原农区的这种变化在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二、 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农户调研方法深入到江汉平原获取所需数据,调研结果如下: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4654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1.1
【部分图文】:
图 1.1 技术路线图五、创新与不足(一)创新点(1)在理论上,倚靠城镇化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差异进行研究,分析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用地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总论了我国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差异规律。(2)在研究视角上,不仅仅关注不同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还重点关注了规模农户土地集约利用行为的可持续化,为引导大农户走土地资源可持续集约化道路提供了参考依据。
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研究区域劳动力外流速度加剧,“三农”问题严重,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出现明显的波动与下降(洪建国;2012)。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尤其是土地“三权”分离制度与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使得研究区域的农地经营组织形式正在出现重大变化,并将对区域的粮食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江汉平原农区的这种变化在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二、 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农户调研方法深入到江汉平原获取所需数据,调研结果如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成武;黄利民;;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5年12期
2 陈娜;;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J];北京农业;2014年06期
3 廖长林;熊桉;;湖北省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陈伟;吴群;;考虑耕地质量差异影响的江苏省耕地集约利用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5期
5 黄利民;刘成武;定光平;;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区域差异分析——以湖北省平原和丘陵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15期
6 洪建国;杨钢桥;;生产要素市场发育与农户生产行为决策——基于江汉平原与太湖平原的农户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吴郁玲;顾湘;周勇;;农户视角下湖北省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02期
8 徐玉婷;杨钢桥;;不同类型农户农地投入的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03期
9 赵国栋;原帅;王珠珠;;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之聚类分析: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4期
10 陶泽良;刘岚;;耕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2期
本文编号:2854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5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