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个城镇化率的时空分异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4 10:24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历来存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两个指标,缩小两个城镇化率之差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核心任务。从时间维度上看,全国层面的两个城镇化率之差持续扩大,体现出城镇化进程中经济效率与公共服务发展的不同步性。从空间维度上看,省市层面两个城镇化率直接相减不具备经济意义,引入半城镇化率的空间分异考察,发现全国各地区半城镇化水平随时间推移普遍扩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缩小两个城镇化率差距,根本在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在具体政策的推行中,需要重点强调户籍制度改革的公平性原则、更好地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适应城镇化进程、因地制宜地提高各地区城镇化完成质量。
【部分图文】:
采用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将甘肃省31个连片特困区县的扶贫效率值分为五个等级。颜色越浅,表示效率值越低,等级也就越低。通过ArcGis10.2软件分别绘制了2011年和2018年31个区县的综合扶贫效率值的分布情况。空间表示如图1、图2所示。图2 2018年各地区扶贫效率值
图1 2011年各地区扶贫效率值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在经过8年的演化发展后,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大量的劳动力以及资源向其他产业倾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例如定西市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八年时间内下降了10%;再加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其他农业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使得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下降,最后导致产出水平下降,所以整体上马铃薯产业扶贫效率有所下降,但是各地区之间差距正在缩小。在2011年,最高等级扶贫效率值出现在定西市,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南部地区整体效率值较低,西北地区主要集中为中等效率值。从空间分布上可以看出各个效率值也有集中连片趋势,高—低聚集形态明显。经过八年的演变,高效率值主要聚集区向西北转移,主要集中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及定西市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虽有所发展,但仍以最低效率值聚集为主,中等级集中在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从2011~2018年,集聚趋势向扩散趋势演变。
本文编号:2869972
【部分图文】:
采用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将甘肃省31个连片特困区县的扶贫效率值分为五个等级。颜色越浅,表示效率值越低,等级也就越低。通过ArcGis10.2软件分别绘制了2011年和2018年31个区县的综合扶贫效率值的分布情况。空间表示如图1、图2所示。图2 2018年各地区扶贫效率值
图1 2011年各地区扶贫效率值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在经过8年的演化发展后,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大量的劳动力以及资源向其他产业倾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例如定西市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八年时间内下降了10%;再加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其他农业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大,使得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下降,最后导致产出水平下降,所以整体上马铃薯产业扶贫效率有所下降,但是各地区之间差距正在缩小。在2011年,最高等级扶贫效率值出现在定西市,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南部地区整体效率值较低,西北地区主要集中为中等效率值。从空间分布上可以看出各个效率值也有集中连片趋势,高—低聚集形态明显。经过八年的演变,高效率值主要聚集区向西北转移,主要集中在临夏回族自治州以及定西市北部地区。南部地区虽有所发展,但仍以最低效率值聚集为主,中等级集中在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地区。从2011~2018年,集聚趋势向扩散趋势演变。
本文编号:2869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6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