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发布时间:2020-11-05 22:2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一系列的土地生态问题开始显现,土地生态问题频发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解决土地生态问题、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就离不开对土地生态质量的评价。选用基于正太云模型的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方法对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障碍因子进行诊断,丰富了土地生态质量评价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为其他学者提供了实践借鉴;同时还可以为榆林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对预防榆林市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及土地退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遥感数据、地图数据及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及德尔菲法从土地生态质量状态、土地生态质量响应及土地生态质量压力三个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相对熵理论、层次分析法及改进的熵权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将正太云模型引入到土地生态质量评价之中,构建了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榆林市各县区的土地生态质量进行了评价;采用莫兰指数分析了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因子进行了诊断。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2003年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呈西部、北部高,中部、南部低;2014年各县土地生态质量变化不尽相同,整体较2003年有所上升。(2)2003年、2014年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均呈现出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且集聚程度有所下降;2003年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局部空间关联类型仅有低值集聚型一种,呈现这种空间关联类型的县区分布在榆林市东部及南部,2014年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局部空间关联类型包括高值集聚型及低值集聚型两种,呈现高值集聚型的县区为榆林市西部的靖边县;呈现低值集聚型的县区为榆林市北部的神木县。(3)从准则层看,障碍因子主要集中于土地生态质量状态及响应,土地生态质量响应障碍度变化较大;从指标层看,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主要障碍因子有水土流失治理率、废水处理率、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有效灌溉面积比等;从各县区主要障碍因子变化来看,神木县及其周围县区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包括单位面积废水排放量、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水土流失治理率及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重等;靖边县及其周围的县区主要障碍因子主要包括耕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及节能环保支出占GDP比重等;绥德县、米脂县、吴堡县、清涧县及子洲县的主要障碍因子主要包括森林覆盖率、有效灌溉面积比、人均水资源量等。(4)改善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的对策建议:榆阳区、神木县、府谷县及佳县应加强废气、废水治理力度及执法力度,增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靖边县、定边县及横山县应加大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及执法力度,推行环保耕作方式;对于绥德县、米脂县、吴堡县、清涧县及子洲县应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
【学位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0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评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土地生态质量
        2.1.2 土地生态质量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云理论
        2.2.2 系统学理论
        2.2.3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4 人地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土地生态质量影响机理分析
        2.3.1 土地资源的自然状态决定了土地生态质量
        2.3.2 人类的活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榆林市概况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3.1.1 数据的来源及分析
        3.1.2 遥感影像的处理
    3.2 自然及社会经济概况
        3.2.1 自然地理状况
        3.2.2 社会经济状况
    3.3 土地利用现状
        3.3.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3.2 土地利用特点分析
    3.4 土地生态环境现状
        3.4.1 生态环境脆弱,土地退化问题突出
        3.4.2 土地污染严重,土地生态面临较大威胁
        3.4.3 煤炭工业飞速发展,局部地区土地破坏严重
第四章 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的方法
    4.2 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4.2.1 云模型的基本概念
        4.2.2 云模型的数字特征
        4.2.3 云发生器
        4.2.4 基于正太云模型的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模型
第五章 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
    5.1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评价
        5.1.1 评价标准的制定
        5.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1.3 构建模糊关系矩阵
        5.1.4 确定土地生态质量分值
        5.1.5 评价结果分析
    5.2 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
        5.2.1 空间分析方法
        5.2.2 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分析
第六章 榆林市土地生态质量障碍因素诊断
    6.1 土地生态质量评价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6.2 障碍因子诊断
        6.2.1 准则层障碍因子
        6.2.2 指标层障碍因子
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华伟;张锐;孟展;刘友兆;;基于PSR模型与集对分析的耕地生态安全诊断[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12期

2 孙鸿鹄;程先富;戴梦琴;王祥;康海迪;;基于DEMATEL的区域洪涝灾害恢复力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巢湖流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9期

3 左舒翟;任引;;快速城市化地区森林景观生态质量的时空演变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9期

4 张宇;游和远;;基于P-S-R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评价——以湖北省为例[J];生态经济;2015年08期

5 臧玉珠;彭慧;周生路;吴绍华;吴滢滢;严长清;;苏南地区土地生态质量空间分异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5年03期

6 李春燕;南灵;;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04期

7 尹星露;肖先勇;孙晓璐;;基于预测有效度和马尔科夫-云模型的母线负荷预测模型筛选与变权重组合预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5年03期

8 任艳敏;唐秀美;刘玉;潘瑜春;;考虑耕地生态质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4期

9 周启刚;张晓媛;王兆林;;基于正态云模型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23期

10 刘凌冰;李世平;;西北荒漠化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以酒泉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美;湖南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及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春燕;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驱动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丽;森林类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3 年立辉;土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杨文;基于云模型的宁海县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芳芳;兴凯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2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72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8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