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6 07:37
在2020年实现国家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引领下,民族地区的脱贫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贵州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仍然生活在远离中心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山区,“靠山吃山”、依赖传统小农经济是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存状况。因而,了解贵州民族地区贫困状况与分布情况,从而增强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政策的制定、执行等行政行为的针对性,探究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存在问题及问题产生的缘由,并依此给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贵州实现全面脱贫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释了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的核心概念、理论依据及其政策有效性特征,并试图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地方政府在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经分析认为,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有:扶贫政策没有完全体现公平、正义原则;扶贫政策没有充分为扶贫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扶贫政策对于民族地区脱贫的长期导向性不足;扶贫政策执行可行性低且实施过程难以把控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四点:政策单元过大或过小未切合当地实际;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够重视经济环境因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且知晓率低;扶贫政策实施主体较为单一等。然后,作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探讨了解决贵州民族地区扶贫政策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第一,扶贫政策制定须贯彻公平性、正义性、战略性思想;第二,扶贫政策制定要切合客观实际;第三,扶贫政策要坚持救助与开发并举;第四,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并提高农民的知晓率;第五,提倡扶贫政策主体多元以增强政策执行活力等。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含义
2.1.2 农民贫困及农民扶贫的含义
2.1.3 公共政策及扶贫政策含义
2.2 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问题的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民族理论
2.2.2 空间贫困理论
2.2.3 社会治理理论
2.2.4 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理论
2.3 评估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有效的基本特征
2.3.1 扶贫政策应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2.3.2 扶贫政策能为脱贫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3.3 扶贫政策对于民族地区具有长期脱贫的导向性作用
2.3.4 扶贫政策具备执行可行性且能达成政策目标
第3章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现状分析
3.1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贫困状况
3.1.1 贵州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及贫困农民的分布
3.1.2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贫困的表现及特征
3.1.3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贫困致因分析
3.2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分析
3.2.1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分类
3.2.2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执行情况及成就
3.3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
3.3.1 扶贫政策没有完全体现公平与正义原则
3.3.2 扶贫政策没有充分为扶贫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3.3 扶贫政策对于民族地区脱贫的长期导向性不足
3.3.4 扶贫政策执行可行性低且实施过程难把控
3.4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扶贫政策单元过大或过小未切合实际
3.4.2 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够重视经济环境因素
3.4.3 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且知晓率低
3.4.4 扶贫政策实施主体较为单一
第4章 改进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的对策思考
4.1 扶贫政策制定须贯彻公平性、正义性、战略性思想
4.2 扶贫政策制定要切合客观实际
4.2.1 重视民族贫困地区资源环境因素
4.2.2 了解地区具体情况以规范扶贫政策分类标准
4.3 扶贫政策要坚持救助与开发并举
4.3.1 重视保障性扶贫政策
4.3.2 以开发式扶贫政策为核心
4.4 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并提高农民知晓率
4.5 提倡扶贫政策主体多元以增强政策执行活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十二五”规划后与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相关政策汇总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2850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323.8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的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的含义
2.1.2 农民贫困及农民扶贫的含义
2.1.3 公共政策及扶贫政策含义
2.2 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问题的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民族理论
2.2.2 空间贫困理论
2.2.3 社会治理理论
2.2.4 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理论
2.3 评估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有效的基本特征
2.3.1 扶贫政策应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2.3.2 扶贫政策能为脱贫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3.3 扶贫政策对于民族地区具有长期脱贫的导向性作用
2.3.4 扶贫政策具备执行可行性且能达成政策目标
第3章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现状分析
3.1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贫困状况
3.1.1 贵州民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及贫困农民的分布
3.1.2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贫困的表现及特征
3.1.3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贫困致因分析
3.2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制定及执行情况分析
3.2.1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分类
3.2.2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执行情况及成就
3.3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存在的问题
3.3.1 扶贫政策没有完全体现公平与正义原则
3.3.2 扶贫政策没有充分为扶贫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3.3 扶贫政策对于民族地区脱贫的长期导向性不足
3.3.4 扶贫政策执行可行性低且实施过程难把控
3.4 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扶贫政策单元过大或过小未切合实际
3.4.2 扶贫政策制定和执行不够重视经济环境因素
3.4.3 扶贫政策宣传力度不够且知晓率低
3.4.4 扶贫政策实施主体较为单一
第4章 改进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政策的对策思考
4.1 扶贫政策制定须贯彻公平性、正义性、战略性思想
4.2 扶贫政策制定要切合客观实际
4.2.1 重视民族贫困地区资源环境因素
4.2.2 了解地区具体情况以规范扶贫政策分类标准
4.3 扶贫政策要坚持救助与开发并举
4.3.1 重视保障性扶贫政策
4.3.2 以开发式扶贫政策为核心
4.4 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并提高农民知晓率
4.5 提倡扶贫政策主体多元以增强政策执行活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十二五”规划后与贵州民族地区农民扶贫相关政策汇总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飞跃;魏艳;;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路径探讨——以贵州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2期
2 李庆涛;;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及对策[J];当代经济;2013年02期
3 许淑萍;;公共政策伦理评价标准的演进及当代探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孙萍;许阳;;我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性取向的现实偏离及治理[J];理论月刊;2012年06期
5 曹永森;;公共政策过程中参与主体的特质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王春福;;论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的制度生态及其优化[J];学术交流;2011年08期
7 陈绍芳;;行为理性与公共政策合理性的实现[J];社会科学家;2011年05期
8 张玉玺;庄天慧;;贵州省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特征及变动趋势分析[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邢小燕;李世平;;贫困地区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其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10 敬莉;;少数民族人口贫困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以新疆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28728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72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