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内蒙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20-11-09 02:21
   土地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载体,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土地的不当粗放使用、城市的无序扩张等行为使得土地出现水土流失、荒漠化、盐渍化、土地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内蒙古地区土地利用特点,建立一套符合研究区的土地资源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Entropy组合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内蒙古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值,分析2009-2017年内蒙古12个盟市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时空变化,并通过关键因子分析的方法确定影响研究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在2009-2017年间,内蒙古12个盟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上升趋势,内蒙古东部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较好;(2)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环境资源可持续性三个子系统分析内蒙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可行性水平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水平最好的位于内蒙古呼包鄂经济带;社会可接受性和环境资源可持续性整体变化不大,内蒙古东部地区盟市优于其他盟市;(3)通过关键因子分析,对内蒙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影响最大的是环境资源可持续性,主要包括地均水资源、林地面积占比、耕地面积占比和土地利用率等。
【学位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24;F301.2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武川县,创新点,伊金霍洛旗


4图 1.1 技术路线图Fig. 1.1 The technology roadmap1.4 论文创新点(1)关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地区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但针对内蒙古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只局限于一小部,例如杭锦旗、伊金霍洛旗和武川县等,由于内蒙古地区的地域辽阔,土地利用类型、程度差异大,且缺乏对内蒙古地区整体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填补了这一缺失。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人口数量,市镇


图 3.1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图Figure.3.1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ap不同的利用类型与利用方式、程度可承载不同的人口数量,人类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土地的利用,因此,人口数量的变化也是评价重要指标。内蒙古自治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蒙族、汉族、伦春族、达斡尔族和朝鲜族等 55 个民族组成,在 2009-2017 年,市镇人口占全区总人口比重明显增大(图 3.2)。2017 年总人人;市镇人口数量是逐年增长的,2017 年与 2008 年相比增加量则是呈现逐年递减的状态,2017 年的乡村人口数量比 2008 年自治区的城市化率从 2009 年的 53.40%增加到了 2017 年的 62.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常住人口,内蒙古,恩格尔系数


图 3.2 内蒙古 2009-2017 年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The number and composition of permanent resident population in Inner Mongolia from经济发展2017 年,内蒙古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2009 年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收入分别为 15849 元、4938 元,到 2017 年可支配收入分别为 35670 元从 3.21 降到了 2.83,城乡收入差距减小。2009 年城镇居民家庭和农村数分别为 30.5%、39.8%,2017 年恩格尔系数分别为 27.4%、27.8%,庭恩格尔系数均有所减少,农村牧区减少的尤为明显,可以看出在 2居民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2017 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水平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2017 年全区生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 4.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6408.6 亿元、8047.4 亿元,分别增长 3.7%、1.5%、6.1%。工业对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修峰;周丁扬;;城市近郊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年04期

2 刘东红;周文佐;何万华;田罗;;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诊断——以安徽省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8年02期

3 王莹;郭晨星;;陕西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与时空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09期

4 刘欣;李荣华;秦彦杰;武爱彬;;环首都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01期

5 彭婷;关欣;;桃源县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与策略[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03期

6 付晞然;;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7年19期

7 杜东红;苏雅;;托克托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及评价[J];西部资源;2016年01期

8 王冠;;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房地产;2016年24期

9 宁强;;我国枣主产区发展现状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07期

10 陈宇;陈书荣;农丰收;;北流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璐;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殷继勇;村镇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与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3 李贻学;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土地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4 龙花楼;我国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操作化途径[D];北京大学;1999年

5 牛彦军;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常胜;基于景观空间格局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7 黄鹏;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袁磊;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黑龙江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贺振伟;矿区复垦土地可持续利用与产业转型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周宝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慧茹;内蒙古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韩锦辉;东北农牧交错区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胡熙明;面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武汉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湖北大学;2015年

4 李朋娟;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京津冀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8年

5 郭有红;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湖南省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刘柠源;武汉都市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振梅;山东省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8 雷汗青;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凤珍;城市化进程中的喀什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10 肖璇;武汉与香港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5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75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f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